RSS订阅

学术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热点专题/学术专题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斯坦福大学和癌细胞图谱项目(Cancer Cell Map Initiative)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来寻找合成致死性的基因组合。这种方法为癌症药物开发提供120个新的机会。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3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thod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mbin…
  • 近年来以CRISPR/Cas9为基础的基因编辑技术在一系列基因治疗的应用领域都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比如艾滋病、血液病、肿瘤等多种人类顽疾;那么近期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治疗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刘见桥主任 16 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课题组首次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对 6 个可移植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成功修复了其中 3 个胚胎内的遗传变异。新研究不仅推翻了之前 CRISPR 技术不能有效编辑人类胚胎的结论,更让人类向 “设计” 出不会患某些遗传性疾病的…
  •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
  • 2014-09-10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 目前树鼩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但树鼩还没有真正实现实验动物化,尽管云南省已有《实验树鼩》的地方标准,但该地方标准仅仅为推荐性标准,其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在未来的发展中,迫切需要建立《实验树鼩》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建立封闭群或近交系树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供应基地(或…
  • 树鼩的繁育历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树鼩课题组从2004年开始进行树鼩的繁育饲养工作,期间联合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力量,历时10年时间,利用云南特色资源动物~树鼩,在树鼩驯化繁殖、实验动物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体系、HCV病毒感染树鼩体内外模型的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攻克了树鼩引种、…
  • 实验动物树鼩基本情况树鼩( Tupaia belangeri,tree shrew) 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哺乳纲攀鼩类的小型动物,形态酷似松鼠, 与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树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其亲缘关系与灵长类最接近(约93.4%),在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神经系统(脑功能)、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与人类近…
  • 树鼩的研究应用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树鼩已经作为实验动物,被广泛的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如下: 神经系统 由于树鼩是介于食虫目和灵长目之间的代表,所以从事动物学研究的学者把它作为食虫目演化为灵长目的代表加以认真研究。更多的学者则在生态学、形态学、神经生理学、寄生虫学、齿学及生理代谢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
  • 树鼩生物学特性 外形似松鼠,只有体小,吻尖细,成年时体重120~150g。前后肢各有5趾。犬齿细小,前臼齿宽大。普通树鼩尾蓬松似松鼠,但另有细尾树鼩和笔尾树鼩。贝氏(T.Belangeri)树鼩身长19~20cm,尾长16cm,中国亚种的大小与此差不多。模式亚种毛色为粟红色,贝氏树鼩的云南亚种毛色为橄灰色,肩部有淡白色的条纹。海南亚种肩部…
  • 昆明动物研究所揭示新型HIV病毒限制因子TRIMCyp的起源和功能摘要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在树鼩基因组中发现了第4种新模式的TRIMCyp融合基因,并揭示新型HIV病毒限制因子TRIMCyp的起源和功能。该研究不仅拓展了病毒限制因子TRIM5/TRIMCyp的功能和机制的研究,也为深入研究宿主和古病毒共同进化提供了素材。相关文章发…
首页 上一页 127 128 129 130 131 下一页 尾页 共1309篇文章/共131页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