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10-15肉食用动物可能是食物中毒的头号来源在发达国家,空肠弯杆菌比其他任何一种细菌性病原体引起更多的肠胃炎,甚至比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和李斯特氏菌合起来的还要多。野生及家养动物如同细菌的天然储蓄库,这些细菌在水与土壤中都能生存。但是有关来源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不确切,近期的工作显示家畜可能是人类疾病的主要源头。这项研究发表在9 月26 日PLoS Genetics …
-
2008-10-15揭秘子宫里的动物:小袋鼠仅软糖大小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你看过尚未出生的动物的样子吗?你知道在袋鼠妈妈育儿袋里的袋鼠幼崽的画面吗?没看过?这并不奇怪,在育儿袋里的小袋鼠它还处于胚胎阶段,只有豆形软糖大小,但在纪录片《子宫里的奇特动物》中,你却可以看到利用摄像机捕捉到的这些神奇画面。
-
2008-10-1370多年不见踪迹 “灭绝”毛冠鹿倩影再现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1日报道,经过数年的研究考证,分类学家日前将拍摄于2002年一张照片中的鹿确认为苏门答腊毛冠鹿。这一物种已经濒临灭绝,人们最后一次看到它还是在1930年。
-
2008-10-13穿上“猫狗潜水服” 宠物狗喜在水底追小鱼美国旧金山市附近男子吉恩·艾尔巴是一名潜水爱好者,为了让自己家的宠物狗穆特雷、宠物猫霍凯尔也能够和他一起在海底潜水遨游,艾尔巴苦心研究,发明出了一种神奇的“动物潜水服”,穿上这种神奇潜水服后,向来都是陆地动物的猫和狗现在也能潜入水底,充分享受海底探险的乐趣了。
-
2008-10-13揭秘神奇荧光蛋白:让鼠和猪也“发光”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凭借在绿色荧光蛋白质(GFP)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3名科学家上周最终问鼎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分别是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钱永健(Roger Y. Tsien)和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绿色荧光蛋白质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细胞机制如何工作。利用转基因技术,所有细胞和动物都可以产生荧光蛋白质。
-
2008-10-13从基因组看大熊猫和狗是“亲戚”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眼圈”?为什么身为“熊”却不冬眠?为什么对竹子情有独钟?大熊猫和“狗熊”是近亲吗?未来的大熊猫会是啥模样?这些问题将随着大熊猫“晶晶”基因组被解读而一一解答。
-
2008-10-08中科院海洋所两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该所鲆鲽鱼类无公害饲料专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及制作工艺、一种海洋绿藻在提取抗肿瘤活性环肽组分中的应用两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2008-10-08小乌龟长不足10厘米 体内取出鸡蛋大小结石英国布里斯托尔动物园的兽医在一只体长不足10厘米的小乌龟的膀胱中,通过手术取出了一个鸡蛋大小的结石。这一情景让医护人员大吃一惊,不过小乌龟幸免于难。
-
2008-10-08科学家称首次拍到水下9公里最深海洋鱼类科学家日前通过视频技术在海洋洋面以下9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鱼类,这种鱼是目前海洋中生活地点最深的鱼,也是人类首次拍到它们的生活状态。
-
2008-10-07我国首次进行观赏鱼太空育苗试验取得成功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专家10月6日透露,搭乘神七游太空的厦门产锵鱼卵已在太空成功孵出9尾小鱼苗,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进行观赏鱼太空育苗试验取得成功。
-
2008-10-07哈尔滨将新建“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记者从市振兴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文件,批准在哈尔滨市建设“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据介绍,一般情况下,我国在每个专业领域只批准建设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其研究水平代表国家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已争取到焊接、电站设备领域…
-
2008-10-0725%哺乳动物面临灭绝 环境变化是最大威胁中新网10月7日电 根据10年来对全世界哺乳类动物状况的一项最新评估,全世界哺乳类动物当中25%的物种面临灭绝危险。“濒危物种红色名单”显示,世界一半多哺乳类物种的数量在减少,亚洲灵长类特别受到威胁。
-
2008-10-07科学家发现世界最早动物足迹 距今5.7亿年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一海底河床表面发现了一些古生物的足迹化石,经考证,留下这些足迹的生物距今5.7亿年,它们在那时就已经用腿行走,这把世界上最早的有腿生物生活的年代向前推进了3000万年。
-
2008-10-06加拿大发现新种恐龙头部似犀牛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最新恐龙化石研究显示,一支新物种恐龙在7250万年前消失于毁灭性灾难中。这种恐龙外形很独特,头骨后侧分布有小型角状突起,同时,在鼻子和眼睛位置有较大的突起结构。这些突起角状物很可能主要是由角蛋白构成。目前,这种恐龙被命名为“厚鼻恐龙”(Pachyrhinosaurus)。
-
2008-10-06一正一倒水中游 泰国一对连体鱼奇迹存活泰国首都曼谷有一对奇特的尼罗罗非鱼双胞胎,当它们在水中游动时,总是一上一下、一正一倒,因为这两条尼罗罗非鱼的腹部生来就紧紧相连。
栏目搜索: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