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卷尾猴是著名的工具使用者——它们能极好地挥舞锤子和砧似物砸开坚果,而最新添加的技能将心灵手巧和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
  • 鹦鹉“天才”——亚历克斯或许是人类已知最聪明的鹦鹉。不过,它的野生亲戚可能因为宠物交易和森林砍伐而陷入麻烦当中。
  • 据报道,在停用大多数科研黑猩猩两年之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近日正在停止其所有黑猩猩实验项目。
  • 近日,美国两个政府部门同古巴科学部“握手”,同意共同管理和研究海洋保护区。在到访哈瓦那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局长Kathryn Sullivan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美国的花园海岸和佛罗里达群岛海洋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以及古巴的瓜纳阿卡维韦斯国家公园、1处近海礁区纳入双方共同管理之下。
  • 新浪科技讯 如果让你猜测哪一种动物具有最长的精子,你会想到果蝇吗?科学家已经知道,体型较小的动物往往具有较大的精子,反之亦然。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新研究的结果显示,不仅是精子的长度,而且精子的数量也与动物的体型有关。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利用小巧透明的幼年斑马鱼,揭示了奖赏性嗅觉刺激诱发脑中多巴胺的释放,所释放的多巴胺可以用电化学方法实时记录并能追溯其上游的神经环路。这是首次在清醒的小动物脑中记录到感觉刺激引起的多巴胺释放,阐明了多巴胺能神经调质系统环路机制中的诱人潜力。
  •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在京发布《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国2015》。这份报告指出,1970年至2010年间,中国的陆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一半,而中国的生态足迹却在同时期上升超过一倍,中国已面临严峻生态挑战。
  • 日前,在福建农林大学的“昆虫不育技术发展与应用国际高端论坛”上,福建农林大学宣布了一项技术,可以实现“昆虫不育”,让害虫“不能生孩子”,大大减少农业害虫的危害。
  • 日本关西医科大学研究员小早川高领导的研究小组注意到,刚出生的实验鼠就有躲避猫和狐狸等食肉动物的倾向,他们通过分析狐狸排泄物中气味物质的结构,合成了同样的物质并进行改进,使实验鼠闻到这种物质散发的“恐怖气味”后显示出更加强烈的排斥反应。
  • 11月19日,雌性大熊猫“华姣”在四川省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出放归笼。当日,雌性大熊猫“华姣”在四川省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放归。这是继大熊猫“祥祥”“淘淘”“张想”和“雪雪”放归之后,我国放归的第五只人工繁育大熊猫。
首页 上一页 289 290 291 292 293 下一页 尾页 共3434篇文章/共344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