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神经元》杂志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小鼠的微型虚拟现实护目镜可以创造令人信服的世界,使科学家能够研究动物在各种场景下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使啮齿动物神经科学研究更接近电影《黑客帝国》中的场景,实现了与现实世界无法区分的模拟。
  • 一项新的综述显示,养猫作为宠物可能会使一个人患上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疾病的风险增加一倍。
  •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和黎巴嫩大学的丹尼·阿扎尔领导的研究人员在黎巴嫩下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蚊子化石。这些保存完好的昆虫是同一物种的两只雄性昆虫,它们的口器有穿透力,这表明它们可能吸食血液。
  • 一次畅快的跑步、一杯清晨的咖啡,一块香喷喷的饼干……这些令人愉悦的时刻都归因于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多巴胺由我们大脑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释放,称为“多巴胺能奖赏通路”。据5日发表在《自然·方法》杂志上的论文,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科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多巴胺系统的类器官模型,揭示了其复杂的功能…
  • 近日,Illumina人工智能实验室、贝勒医学院、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比对239种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序列,确定了灵长类动物中受限序列元件(CSE)的特征。
  • 科学家们第一次开始弄清楚为什么皮肤利什曼病引起的毁容性皮肤损伤不疼。
  • 蝾螈有惊人的多种组织和器官再生能力,还不会形成疤痕组织。这一能力如能用于人类,将可帮助大量受伤的人们快速康复。日本名古屋大学团队揭示了蝾螈的肌腱再生是如何快速发生的。这项发表在《骨科研究杂志》上的成果,比较了蝾螈和其它哺乳动物的再生机制。
  • 一项新的小鼠研究发现,限制一种特定的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可以减缓衰老的影响,甚至延长它们的寿命。
  • 美国得克萨斯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细胞治疗试验结果。该疗法针对因射血分数低导致的慢性心衰,通过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风险而使患者受益。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在减少心血管死亡方面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 11月27日记者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研究员陈豪燕和研究员洪洁团队,首次揭示了肠道真菌具有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作用,且肠道真菌预测准确性较细菌更高。该研究为筛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答者及提高免疫治疗的适用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子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页 共3434篇文章/共344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