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国家卫生健康委15日发布公告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在感染性疾病的科学研究中,协同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同创新,我们可以扩大合作范围,整合临床病例、科研平台、人才骨干和经费投入等各方面资源。通过优化配置、补齐短板,不仅可以加快科研进程,还可以深入全面地认识其中的科学规律,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 当你生病发烧时,医生通常会告诉你这是你的免疫系统在对抗感染的迹象。发烧通常是由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向大脑发送化学信号,以提高体温的设定点。所以,当发烧开始时你会感到寒冷,当发烧退去时你会感到热。
  • 临床和实验证据均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机体常表现为痛觉过敏和记忆障碍共病,然而共病机制并不清楚。研究证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乳酸不仅是神经元优先利用的能量底物,而且作为信号分子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及突触可塑性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传染病的传播性,使其成为从古至今令人类惧怕的病种之一。在交通发达、全球性人口流动的现代社会,传染病更会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传遍全球各地。20世纪80年代,天花病毒被消灭,人类第一次完全战胜了一种传染病。可每当一种新型传染病暴发时,人类又要开始一轮新的挑战。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世界,人类和传染…
  • 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肿瘤科负责人尼古拉·万尼尼领导的团队,在一项针对小鼠的试验中,用名为尿石素A的天然化合物,靶向细胞的能量源线粒体,结果发现,这种干预不仅使老年小鼠造血干细胞的血液重建能力恢复,还改善了老年小鼠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
  • 神经科学家在狨猴身上建立了第一个遗传性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以加快药物发现的步伐,并为未来的转化研究重建基础。
  • 在人类中,已发现禽流感H3N8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可能致命。该病毒在鸡群中广泛传播;然而,在此之前,人们对它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特征知之甚少。
  •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增加精神分裂症风险的常见和罕见基因突变。然而,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生物学机制在大脑中出现问题,导致精神病和其他致残症状,部分原因是……
  • 狗拥有非常敏感和复杂的嗅觉系统,它们的世界主要通过气味构建,气味影响着它们的自我认知和时间感知。所以人类应该理解嗅觉对狗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给它们更多发挥嗅觉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进行功能性的散步。可以让狗在外出时自由嗅探,还可以打开窗户让屋内增添气味。充分利用嗅觉有助改善狗的情绪和生活体验。总之,…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 共3434篇文章/共344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