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该研究提出跟随蜂能够从“舞蹈语言”中提取方向和距离信息,并能将上述信息与蜂巢周边空间环境的位置信息相互叠加,从而得出食物源的真实位置并指示导航过程。
  • 根据《通讯·生物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斑马鱼幼鱼在孵化后96小时里可以识别不同数量的黑色竖条。这一发现表明数字能力可能在新生斑马鱼中是与生俱来的。
  • 鱼肉不仅鲜美,也一直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外,鱼类脂肪还能为人体提供关键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就是其中之一。
  •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穿戴显微镜,可在以前无法进入的区域生成小鼠脊髓活动的高清实时图像。《自然·通讯》和《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两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进步,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健康和疾病背景下感觉和运动的神经基础,例如慢性疼痛、痒、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或多发性硬化症。
  • 蚊子是最致命的动物。如今人类已经准备好反咬蚊子一口。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新研究表明,可以关闭激活蚊子精子的蛋白质,从而阻止它们游向卵子或使卵子受精。
  • 果蝇是一种常用于研究味觉的模式生物。而据英国《自然·代谢》杂志2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中美科学家发现了果蝇身上一种新的味觉感受器,果蝇能通过其感知碱性物质。虽然这一研究是在果蝇中进行的,但可以为未来其它多种动物的碱味觉研究提供基础。
  •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日前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认为,果蝇暴露于臭氧污染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它在空气中传播信息素,干扰它们吸引伴侣或认知异性果蝇的能力。这些发现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已对昆虫种群构成威胁。
  • 男性生子是否即将成为现实?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的论文报告了一项干细胞研究重磅成果:将雄性小鼠干细胞转化为雌性细胞并产生功能性卵细胞,这些卵细胞在受精后得到的胚胎中约有1%能产生健康的后代。该研究带来的启发或能推动未来生育力研究。
  • 联合团队通过集成近红外(NIR)荧光标签化的酶底物导航、生物正交靶向锚定、光动力治疗等技术,开发了一种可在精准锚定衰老细胞后通过光诱导发挥药效的全新Senolytics前药分子KSL0608-Se,实现了衰老细胞的单细胞分辨精准识别和清除。
  • 每年春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了散发病例。什么是甲流?有什么特点?如何治疗和预防?老年人和小孩需要注意什么?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首页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共3434篇文章/共344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