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专题平台
-
相对于过去常用的肿瘤细胞接种和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基因修饰小鼠(GEM)模型是建立在天然完整免疫条件下的原发(de novo)肿瘤,因此,作为肿瘤学研究的工具, GEM模型更能模拟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表现…
-
近年,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动物实验中心周永华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雪貂的研究,包括雪貂生理生化特征、雪貂的种群净化、寄生虫和微生物的质量控制以及雪貂疾病动物模型方面的应用研究等,已取得…
-
近年来,CRISPR这项基因编辑技术在短短几年内成为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并迅速应用于各大实验室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和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本专题中,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科学…
-
埃博拉(Ebola viru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
-
《树鼩饲养繁殖种群建立及其在HCV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获得2012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树鼩实验动物化种群建立及应用>>获2014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小鼠手术疾病模型系列课程
-
肠道微生物:你必须了解的国自然研究热点
-
2020-08-27新冠病毒突变位点那么多,究竟有哪些差别呢?Cell近期发表的题为“The impact of mutations in SARS-CoV-2 spike on viral infectivity and antigenicity”的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团队,研究了80个突变体和26个糖基化修饰,用康复期病人的中和抗体和血清的感染性和反应性进行评估。
-
2020-08-27香港大学发现针对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新型广谱抗病毒肽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26日表示,其团队发现了一种针对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感染的新型广谱抗病毒策略。一种广谱抗病毒肽P9R可对抗至少六种呼吸道病毒,其中包括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该团队认为,这项发现对于控制新兴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2020-08-26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者”出现,带来了哪些提示?为何会出现“二次感染”?抗体消失速度比预期快?会出现大规模的“二次感染”吗?疫苗是否还有保护效力?
-
2020-08-26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是在前期总结武汉市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疫情流行趋势关联性的论文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评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
-
2020-08-26elife:新型成像技术帮助揭示COVID19患者肺部病理变化来自哥廷根大学的物理学家与汉诺威医科大学的病理学家一起开发了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对严重的Covid-19严重损伤的肺组织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成像。
-
2020-08-26新冠疫苗鼻腔滴入可起到免疫效果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通过在实验室小动物身上进行活体实验,美国和中国两组科研人员发现,在鼻腔滴入候选新冠疫苗可起到免疫效果,且可能比传统注射疫苗方式更有效,有望在疫苗投入使用后,更高效地提供给大众使用,其社会效益不可小觑。
-
2020-08-25三种分子可预测新冠肺炎严重程度在患者血液中浓度异常的几种分子中,发现了可预测患者未来病情严重程度的 3 种分子:IP-10、白介素 10 和白介素,最新研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
-
2020-08-25柳叶刀重磅:科学家找到了新冠病毒的“弱点”,这种变异是毒性减弱的关键!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首次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尝试绘制该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图谱,从而找到攻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方法。近日,国际期刊《柳叶刀》发布的一篇文章表明,实际上SARS-CoV-2已经在进化的过程中露出了“破绽”。
-
2020-08-24新冠、流感症状难分,今年怎么防?“流感在北京的季节性是比较明确的。”日前,在“新冠背景下的流感防控圆桌云访谈”上,北京预防医学会的邓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随着流感高发季节的来临,应开始部署加强型的应对策略。
-
2020-08-24中国首个由昆虫细胞生产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临床试验许可中新网成都8月22日电 (王鹏) 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22日消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这是中国首个由昆虫细胞生产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