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天地

  • 熊本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的有害蛋白质聚集体形成的突破性机制。
  • 科学家在研究可能威胁到人类健康的动物源病毒时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发现了一种关键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使动脉炎病毒家族成员能够跨越物种界限感染人类。该研究有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病毒感染机制,评估人类面临的风险,并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跨物种传播做好准备。
  • 肝硬化、肝炎感染等因素可导致肝纤维化,这是一种一旦开始便无法逆转的潜在致命性组织硬化。对于许多患者而言,肝脏移植是唯一希望。然而,洛杉矶的Cedars-Sinai医院的研究或许为患者带来了曙光。科学家们声称已成功逆转小鼠的肝纤维化。
  • 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胡政、中山大学教授贺雄雷、何真团队合作,首次揭示早期肿瘤多克隆起源的普遍性,同时揭示肿瘤从多克隆到单克隆转变的演化模式,刷新肿瘤由单个细胞癌变的观点。相关研究成果于30日发表在《自然》上。
  • 10月2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李军研究团队与刘静研究团队合作,创新性建立了一种鱼类性别特异性标记开发技术,为助力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深入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生物学领域国际期刊《千兆科学》(GigaScience)。
  • 科学家们发现了快速眼动(REM)睡眠的神经中枢,这种状态下眼睛是唯一活动的部分。
  • 细胞衰老与人体的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紧密关联。不过,同样是“年迈”的细胞,却有好有坏,有些在体内作乱,有些则默默守护健康。但如何精准识别衰老细胞中的“好细胞”与“坏细胞”却是个难题。
  • 美国旧金山陈-扎克伯格生物中心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绘制出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动态图谱。这份名为Zebrahub的图谱整合了单细胞测序时间进程数据和光片显微镜助力的谱系重建,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斑马鱼的发育过程。
  • 科学家通过整合肝脏,成功延长了心脏骤停后的大脑复苏窗口。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新的细菌毒素,可以杀死有害细菌和真菌,为潜在的感染新疗法打开了大门。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3423篇文章/共343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