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灵长类拇指越长,大脑也越大
有人说“大手大脚”,但在灵长类身上,长拇指似乎意味着“大脑袋”。研究人员发现,灵长类的拇指长度与大脑大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提示灵巧的双手与聪慧的大脑可能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英国雷丁大学的Joanna Baker博士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她设想了一种进化场景:当灵长类或人类变得更聪明时,他们不仅会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还会开始有意识地规划双手的动作,意识到某种操作方式更高效。而那些拇指更长、手部操作更灵活的个体,就更有可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
在人类进化史中,拇指能对握的特性,被认为是工具使用和制造的关键基础。虽然其他一些灵长类也拥有部分对握的拇指,但科学界一直在争论,拇指的长度是否同样对工具使用的演化至关重要。
“简单来说,拇指越长,越能灵活地拾取和控制小物体。”Baker解释道。
为验证这一点,研究团队收集了94种灵长类的数据,从狐猴到五种古人类亲属,测量它们的拇指长度并估算脑容量。结果显示,人类及大多数古人类的拇指明显比整体手部比例所预测的要长。然而,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更耐人寻味的规律:拇指相对越长,整体大脑体积也越大。
换句话说,人类的确拥有异常长的拇指和庞大的大脑,但如果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人类并不是灵长类中的特例,而是遵循共同的进化趋势。Baker强调:“无论是哪种灵长类,只要拇指更长,大脑就更大。”
唯一的例外是古人类A. sediba。它的拇指长度超出了大脑大小所能解释的范围。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与其既栖息树上又活动于地面的生活方式有关。
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拇指长度与大脑中负责认知、感知和行动规划的新皮层密切相关,而不是与主要控制运动的小脑等区域相关,这一结果让研究人员颇感意外。
不过,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仅凭拇指长度就能判断某物种是否会使用工具。Baker指出,无论是否使用工具,拇指长度与大脑大小的关系在所有灵长类中都保持一致。她原本以为在人类及其亲属中会看到更明显的差异,但事实并非如此。
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生物人类学研究员Fotios Alexandros Karakostis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认为,这项成果进一步支持了手与大脑是协同进化的观点。但他也提醒,单靠拇指长度和脑容量,并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特有的灵巧操作能力或大脑进化。未来的研究,还需要结合手部其他关键解剖特征、力学模拟,以及神经机制的深入探索,才能更完整地揭示这一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