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著名的德国儿童书中的人物“蓬头彼得”那一头蓬乱而纠结的头发通常是儿童不良卫生习惯的标志。但实际上,对于拥有类似蓬乱头发的孩子来说,这个现象并非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基因突变。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发现,人群乙醇代谢相关基因ADH1B的进化选择分析需要对群体遗传结构加以考虑,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频率差异不一定是选择造成的结果。相关工作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
  • 这听起来像一种健康的转变,但有时喝无糖软饮料的人会增重更多并且患上诸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一直令营养学家不解,但如今在小鼠身上开展的试验表明,在某些情形下,这部分是由于人工甜味剂——阿巴斯甜在作祟。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及新陈代谢》杂志。
  • 北京时间24日凌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张永振团队的学术论文《无脊椎动物RNA病毒圈的重新界定》。这项始于2011年的研究发现了1445种新的RNA病毒,极大丰富了RNA病毒多样性,并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揭示了RNA病毒发生和进化上的基本规律。其中一些病毒与现有已知病毒的差异性之大,以至于需要重新被定义为新的病…
  • 通过细胞直接转分化获得功能细胞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更安全的可替代细胞来源,为细胞命运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目前转分化策略大多都是依靠转录因子以及小化合物组合的方式来实现直接转分化的过程,而对于表观遗传修饰与转分化的关系却知之甚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通过Tet3的表观修饰促进神经细胞…
  • 近日,在中国药科大学举办的“走近大师—诺奖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发问道,“在未来,通过对DNA的研究,可以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突变,干涉‘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 对于遗传学家Heidi Rehm来说,今年夏季的一个科学项目让她的家庭很快陷入一场医疗危机。今年7月,她为14岁的女儿预定了DNA测试,希望找到女儿一颗恒牙未能长出来的遗传学原因。然而,她和女儿却发现她们都携带了一种与扩张性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这种心肌异常会导致突然死亡,对成年人尤其严重。
  •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寿命之所以比男性更长,是受基因编程决定的。众所周知,女性往往比男性寿命更长。但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这种“男性不利” 现象不仅仅是人类所独有的——不仅仅因为男人更有可能在战争、暴力冲突或工业事故中死亡。对猴子和猿类的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中雄性普遍要比雌性的寿命更短。
  • 从印度的鸟市上的常见家禽身上分离出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的病原体。这项研究提供了幽门螺旋杆菌在印度流行和分离的第一手资料。该研究于11月4日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
  •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宣布,寨卡病毒和由其引发的神经系统病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后,世卫组织将转为依靠长期机制,应对这一显著持续的公共卫生挑战。
  • 华东师范大学21日披露,该校生命科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赖玉平课题组的助理研究员吴叶林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糖尿病伤口难愈合的新机制,为糖尿病伤口愈合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方法。
  •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科学家们揭示由于ALS和FTD而产生的毒性肽类如何以无膜细胞器为目标并触发疾病
  • 为什么年龄越大,伤口愈合越慢?最新一期的《细胞》(Cell)的一篇研究解开了这个谜底。原来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逐渐被中断。
  •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抗生素其实是细菌产生的天然分子。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医学方面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抗生素。然而,诱导细菌产生新的抗生素是一件棘手的事。大多数细菌不会在实验室中生长,就算实验室中培养出了这些细菌,大多数的产生抗生素的基因很少表达。近日,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编辑的圣杯---首次能够在基因组的靶位点上将DNA插入到非分裂细胞(non-dividing cell)中,其中非分裂细胞占成年器官和组织中的大多数。他们证实这种技术能够部分恢复失明的啮齿类动物的视觉反应。它将为基础研究和多种治疗视网膜疾病、心脏疾病和神经疾病等疾病的方法打开新的途径。…
首页 上一页 220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尾页 共3978篇文章/共266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