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01国际首个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获批临床试验8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执行主任高毅团队领衔的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转化研究取得新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干细胞型生物人工肝药械组合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
-
2023-08-31Nature子刊│防控肥胖新靶标?武汉大学郑凌团队发现组蛋白变体H1.2调控脂…2023年7月6日,武汉大学郑凌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Linker histone variant H1.2 is a brake on white adipose tissue brown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连接组蛋白变体H1.2在产热脂肪中高度表达,并且是米色脂肪细胞激活的刹车分子,能够感应产热刺激并通过调控Il10rα表达来抑制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H1.2-Il10rα信号轴…
-
2023-08-31Nature子刊:高彩霞团队开发不依赖CRISPR的模块化碱基编辑工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联合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and-preferred base editing of organellar and nuclear genomes using CyDENT 的研究论文。
-
2023-08-30厦门大学袁权/夏宁邵/张雅丽等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中进化的刺突突变有助于…SARS-CoV-2不可避免地向更强大的繁殖方向发展。在群体免疫时代,允许SARS-CoV-2绕过疫苗接种或感染获得的免疫力的突变可能对改善病毒传播适应性至关重要。
-
2023-08-30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在学习记忆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对 奖励性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发展历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此类方法今后在国 内学习记忆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以 U251 细胞和原位胶质瘤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 miR-328-3p 对脑胶质瘤细胞生长和凋 亡的影响,探讨 miR-328-3p-Akt / mTOR 轴在雷公藤甲素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
-
2023-08-28线粒体DNA编辑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对动物 mtDNA 而开发的一系列靶向基因编辑工具的主要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重点围绕 mtDNA 碱基编辑器 DdCBE, 并对 mtDNA 编辑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做了初步展望。
-
2023-08-23最新的二价新冠疫苗数据2023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Lancet(IF=169)发表题为“Omicron neutralisation: RBD-dimer booster versus BF.7 and BA.5.2 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与原型疫苗增强剂相比,使用含有omicron的RBD异源二聚体(ZF2202)作为增强剂来对抗新出现的omicron(奥密克戎)亚变体具有更…
-
2023-08-23袁增强研究团队首次证实抑郁症可增加阿尔茨海默症风险抑郁症和痴呆症分别是年轻人和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脑部疾病。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疾病有许多相似的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发生减少、细胞凋亡增加和活性氧增加,而且它们都伴有慢性神经炎症。虽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呈正相关,但抑郁症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
2023-08-23我国科学家在实验猴模型揭示抑郁行为发生新机制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部分病人疗效不佳且易复发,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抑郁症的客观诊断和临床治疗的进展
-
2023-08-23科学家突破组织、器官构建与再生核心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教授李青峰团队和澳门科技大学、美国拉希医疗中心科学家合作,在《细胞-报告医学》发表文章,原创性提出空间诱导再生(SIR)概念,并指出人体骨膜组织具有空间诱导定向定型生成骨软骨结构性组织、器官的能力。
-
2023-08-22中国专家研发针对国人肝癌预测模型中国是肝癌大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对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
2023-08-22研究发现牛虻可能是登革病毒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合作,首次在牛虻中检测到1型登革病毒(DENV1),发现牛虻可能是登革病毒的一种新的传播媒。
-
2023-08-18《自然》三项研究殊途同归,血液因子可让衰老大脑“逆转时光”据16日同时发表在《自然》《自然·衰老》和《自然·通讯》上的3篇论文,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3个研究团队将血小板第Ⅳ因子(PF4)确定为逆转衰老的共同信使——3种独立的对衰老的干预措施,包括寿命蛋白klotho注射、年轻血液输送和运动,焦点都聚集在这一血小板因子上。
-
2023-08-18SMA疾病致病机理及基因治疗方法是怎样?走进「罕见病十宗罪」专栏,为你解密罕见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行业研究进展(基因治疗等)、推动成果转化的临床前创新策略(模型构建及药物筛选等)。
栏目搜索: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