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法脾阳虚肝损伤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大鼠Wistar种,体重为150~250g,雌雄不限;药物:大黄水煎液,CCl4。
2.造模方法 给大鼠灌喂大黄水煎液,用量为30g/kg,每天1次,用药天数14天或21天,实验第1天及以后每3天皮下注射50%CCl4,花生油液1.5g/kg,每日1次,至实验结束。
3.造模原理 大黄性味苦寒,是泻下通便的良药,清热解毒的上品。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含葸醌衍生物约28%~35%,包括游离葸醌衍生物和结合蒽醌衍生物。近年来,运用大黄泻下法塑造脾虚动物模型已十分普遍。CCl4反复多次给药,易造成慢性肝中毒,致使肝细胞变性,纤维增生,甚至肝硬化。由于肝小叶结构紊乱,静脉回流受阻,肝静脉与门静脉高压,促进肝内动静脉吻合支形成,致使肝细胞供血减少,血清蛋白减少,血清转氨酶升高。由于肝细胞纤维增生,可见血清总羟脯氨酸含量降低。
4.造模后一般变化 造模动物可见纳呆、消瘦、毛枯、畏寒、蜷卧等;消瘦、腹泻、脱肛、体温降低、耐寒力差、拱背、蜷卧、自由活动度明显减少、痛阈升高、眼睑下垂、毛发疏松等症状。
5.造模后生化变化 各组ANAE细胞阳性转化率、C3b、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成纤维细胞(Fb)的比较,正常组ANAE(%)、C3b(%)、CIC(%)、Fb(g/L)分别为1552.80±8.59、10.09±1.99、181.33±25.5、12.74±0.65;模型组分别为1538.20±10.09、5.60±2.72、306.33±59.15、3.88±1.09。本实验发现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各组ANAE、C3b均较低,说明造模成功。
6.造模后病理变化
(1)肝脏的病理变化:肝小叶结构紊乱、瘀血、炎细胞浸入,肝细胞明显肿大、浊肿、脂肪样变、空泡变、坏死及肝糖原减少。肝索排列紊乱,肝窦闭塞。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滑面内质网扩张成小泡状,线粒体基质密度下降。光镜检察,模型组:肝小叶结构失于正常,肝细胞普遍变性、坏死,细胞质内质点集聚,少数细胞胞质疏松、肿胀或气球样变。
(2)肝脏的电镜观察结果:电镜观察: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固缩,边缘出现凹陷,肝细胞内结构紊乱,染色质稀疏散在,核仁不明显。线粒体肿胀变性,嵴平坦,粗面内质网扩张。汇管区有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并见大量胶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