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狂犬病病毒在人的健康道路上狂飙
随着夏季的到来,人们穿着普遍比较清凉,狗狗也比较活跃。在我国,每年都会有狂犬病死亡病例的报道,而造成大多数病例死亡原因都是对狂犬病认识不清,麻痹大意,觉得被犬舔舐没有什么大不了,受犬伤没有什么可怕的,从而没有及时去医疗机构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痛果。下面就跟大家一起“识狂犬病毒,过健康人生”。
一、哪些动物会传染狂犬病病毒,哪些不会呢?
在我国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比重大。猫、狐狸、狼、蝙蝠以及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动物也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禽类、鱼类、昆虫、龟、蛇等动物不会传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二、怎么样称为狂犬病暴露,而分级和暴露后采取的措施又有哪些呢?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处,以及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
暴露主要分三级
I级主要是指接触或喂饲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舐等,这些情形无风险,在确认接触方式可靠情况下是不需医学处置。
II级主要是指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等,这些情形属于轻度风险,要及时处置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主要是指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直接接触蝙蝠等,这些情形属于重度风险,要及时处置伤口,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暴露后不处理伤口的话,狂犬病病毒是怎样在人体内“狂飙”的呢?
病毒在进入人类体内后,首先会在感染部位附近的肌肉和皮肤中繁殖,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但也有极少数患者为1周内或1年以上,此时患者通常无任何症状。随后,病毒会侵入最近的神经末梢,沿着神经向大脑移动,导致炎症和神经元损伤。
图片来源:360图片
四、狂犬病发病的症状有哪些,临床分型又有哪些呢?
早期症状包括头痛、高热、恶心、呕吐、焦躁不安、恐惧和疲倦。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恐水症(怕水),还可能出现过度活动、精神错乱、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
主要临床分型为“躁狂型”和“麻痹型”,前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后者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
五、对于狂犬病我们日常要做好哪些防控措施呢?
犬伤你要知轻重,防控措施须谨记。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狂犬病报告的病例数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得益于所开展的防控工作。因此要在2030年达到“消除犬传人狂犬病”的目标,重点还是要扎实做好防控,特别是狂犬病宣教和暴露前后的免疫工作。
1、一些犬伤病人听信谣言,认为打了狂犬疫苗人会变得迟钝,记忆力会下降,从而不规范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甚至不接种疫苗,这种想法不可取。要知道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接种狂犬疫苗是没有无任何禁忌的。因此加强对狂犬病的科普是非常有必要,通过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形式宣传狂犬病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使越来越多人了解狂犬病,主动保护自己,让人们可以有效避雷。
2、做好暴露前防控工作,对于狂犬病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实行暴露前免疫,可以提供免疫保护,避免暴露后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减少免疫针次,简化了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程序。同时要做好犬只登记,并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得以落实。
3、暴露后要及时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注意伤口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局部伤口原则不缝合、不包扎,同时按照免疫程序注射狂犬疫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以中和病毒。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打好这场“消除犬传人狂犬病”的攻坚战。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