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水生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水生动物

斑马鱼在炎症性肠病机制及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09月0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25年第4期 作者:赵鑫 王晨曦 石文清 娄月芬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斑马鱼的肠道 特征及IBD模型特点,进而从遗传、免疫、环境与饮食、感染等维度深入剖析其在IBD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同 时综述其在抗炎药物、益生菌、中药等治疗药物开发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在临床前研究的各阶段合理 运用斑马鱼模型提供参考,以推动IBD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并期望能加速该领域的突破。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是一类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共同驱动的慢性复 发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2种类型。当前的IBD 疾病研究中,小鼠与斑马鱼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中,斑马鱼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理想模型。相较于啮齿类动 物,斑马鱼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体型小巧及胚胎透明等特点,不仅便于动态追踪连续性病理变化,还能 高效实现高通量药物筛选。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同源性达70%以上,肠道细胞组成及发育过程与人类高度相似,且 其肠道菌群与人类肠道微生态特征接近,为研究肠道菌群与IBD的关联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 于化学诱导和基因工程构建的斑马鱼IBD模型,可精准模拟人类IBD的核心病理特征,如肠壁增厚、炎性细胞浸 润、促炎因子表达升高等,该模型在揭示发病机制和开发靶向药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斑马鱼的肠道 特征及IBD模型特点,进而从遗传、免疫、环境与饮食、感染等维度深入剖析其在IBD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同 时综述其在抗炎药物、益生菌、中药等治疗药物开发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在临床前研究的各阶段合理 运用斑马鱼模型提供参考,以推动IBD基础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并期望能加速该领域的突破。

阅读原文:斑马鱼在炎症性肠病机制及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pdf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