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模型诱导过程中SD大鼠门静脉、肝静脉血流量及两者比值变化
2016年03月24日
来源:南方医院大学学报 2015年第03期
作者:危安 陈红天 刘亮 王柯懿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研究超声监测SD大鼠诱导肝癌过程中肝脏门静脉血流量(Qpv)、肝静脉血流量(Qhv)及两者比值(Qpv/Qhv)变化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并初步研究Qpv/Qhv值的变化与肝硬化及肝癌病变进程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SD大鼠诱导肝癌过程中肝脏门静脉血流量(Qpv)、肝静脉血流量(Qhv)及两者比值(Qpv/Qhv)变化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并初步研究Qpv/Qhv值的变化与肝硬化及肝癌病变进程的相关性。
方法:在SD大鼠被诱导至肝癌的过程中,定期对大鼠进行肝脏的超声检查包括彩色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成像,测量门静脉主干(PV)、肝静脉(HV) 血流参数,并计算门静脉血流量与肝静脉血流量比值(Qpv/Qhv),直至大鼠被诱导至肝癌。
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深,门静脉主干内径测值逐渐增大(P<0.05)。肝癌期及肝硬化期的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均低于正常期(P<0.05),而门静脉血流量均大于正常期。正常期肝静脉血流量明显大于肝硬化期及肝癌期。正常期门静脉血流量与肝静脉血流量比值(Qpv/Qhv)明显小于肝硬化期及肝癌期,但肝硬化期与肝癌期的Qpv/Qhv值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无创性超声检测血流可作为监测肝硬化及肝癌SD大鼠模型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靠方法,Qpv/Qhv值的变化与肝硬化及肝癌的病变进程有一定相关性。
上一篇:应用JAR细胞株建立SCID beige小鼠绒毛膜癌移植瘤病理模型[ 03-22 ]
下一篇:舒林酸对孤独症模型大鼠病症行为的改善作用[ 03-25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