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结合形成的牙周炎模型

2018年05月0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学》 作者:周光兴 责任编辑:yjcadmin

(1)复制方法  体重为180~220g的大鼠,按30mg/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麻醉后破坏牙龈上皮附着,然后用丝线缝扎牙颈部(采取在牙颈上缝2针的办法),于大鼠后肢股四头肌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1.25mg/只,连续注射3d,同时用Keyes 2000配方饲料(果糖56%,脱质奶粉28%,面粉6%,酵母4%,苜宿粉3%,动物肝粉1%,食盐2%)及少量蔬菜加大鼠自身粪便水喂养。术后第7周和第11周各取动物记录牙龈指数(GI)值后处死,作常规病理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

(2)模型特点  模型动物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1周时牙龈上皮增生,连接成网状,血管扩张充血,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牙龈上皮增生,结缔组织内有部分血管扩张充血,可见少量急性炎症细胞及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牙周主纤维束断裂,大部分牙槽骨呈明显水平吸收(可见较多郝息蒲氏陷窝及破骨细胞),少数伴垂直吸收。结合上皮可见钉突形成,向根方增殖与牙体剥离形成牙周袋,袋内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本模型采用使大鼠内分泌失调,再辅以致牙周病食谱(高糖食料加大鼠自身粪便)作为局部因素,造成强有力的致感染因子,可加速或加重动物牙周炎症的反应及牙槽骨的吸收等病理变化,缩短动物模型建立的时间。本模型采用丝线分别结扎牙齿并在牙龈上缝2针加以固定,牙龈缘的丝线为高糖提供了附着的场所,而高糖食谱也提供了菌斑细菌滋生的条件,加上粪便含有细菌,作为一种感染物质又可直接作用于牙周组织,长期持续存在刺激即可引起病变。本模型制作方法简便易行,造模时间较短,病变特征典型。

(3)比较医学  牙周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破坏性疾病,是造成成年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建立理想的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可为探讨牙周病炎症损害的病因及临床过程提供实验依据,并能进行治疗药物的筛选。本模型制作方法证实,单纯全身因素作用于动物并不能形成牙周炎,而局部刺激因素则是诱导动物牙周炎的关键,全身因素可在局部刺激因素存在或已有炎症破坏的情况下加重牙周炎病情的发展。全身因素合并局部因素,要比单纯局部因素或单纯全身因素所致的牙周炎症状明显。可见,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局部因素是直接引起炎症的始动因子,而全身因素是发病的基础,在局部因素的作用下,促使病变加重,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本模型的发病机制与人牙周炎更为接近,在应用价值方面也较其他方法复制的牙周炎动物模型要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