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11月29日发布消息说,我国中华鲟研究的权威机构——中华鲟研究所首次利用中华鲟冷冻精液,开展“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的全人工繁殖,并在该所三峡坝区基地成功孵化出新一批子二代鱼苗。
  • 科学家最近在《移植医学》杂志上报道说,通过精心工程改造的指甲大小癌症疫苗植入体首次成功地消除了哺乳动物的肿瘤。哈佛大学生物工程人员和免疫学家开创的这一新方法是将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塑料碟片植入到哺乳动物的皮下,通过对动物的免疫系统进行重新调整来抗击肿瘤。文章描述说,利用这种植入体消除了小鼠的黑色素瘤。
  • 俄克拉荷马州的研究人员表示,Wnt信号通路在视网膜病变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这项研究结果发布在2009年12月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上。
  •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恐怖博士真的拥有一个能够发射“冻结射线”的设备,他便有可能使用紫外线轰击地球并使其停止旋转。在将光敏化学物质注入透明微小蠕虫——线虫体内之后,英属哥伦比亚西蒙·菲沙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将其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之下,便可让这些微小生物陷入瘫痪状态。
  •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荷兰研究人员近日培育出人造“浸水猪肉”,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品尝过这种人造肉,但研究人员相信这种人工肉将在5年内上市。目前他们正在努力改进这种人工肉的肌肉组织,以期让肉的口味能符合大众口味。
  • 户外放养的猪总是比圈养和严密隔离饲养的猪看起来“脏”。但英国一项研究显示,这些户外放养的“脏”小猪实际上更健康。
  •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许华曦教授和张云武教授最新研究鉴定出一个小鼠基因蛋白Rps23r1,并发现该蛋白可以抑制与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密切相关的生化过程。这一研究为开发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并为人类与小鼠之间在老年痴呆症发生上的差异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该成果目前已被《神经元》杂志收录并发表(厦…
  • 日前,来自在研究生物化学自由基方面颇负盛名的墨尔本大学ARC中心的研究人员Drs. Linda Feketeová和Uta Wille与奥地利的研究人员一同对袋鼠的DNA修复机制进行了研究。在袋鼠的细胞中存在一种DNA的修复酶,这种酶存在于袋鼠和其他一些生物细胞中但是在人体的细胞中并不存在。这种酶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胞的癌变。
  • 瑞典萨尔格学院最近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女性若在中年时期腰部囤积太多脂肪,老年时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将比一般人高出两倍多。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
  • 据11月27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研究人员对一个在进化生物学中存在的长期的谜团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
  •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生理学家伊娜·斯卢特斯基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β淀粉状蛋白除可引发老年痴呆外,还具有调节大脑神经键间信号传输的作用,只有其含量保持平衡,神经网络才能正常工作,过多或过少都可引发老年痴呆。
  • 11月25日,由我国著名动物胚胎工程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历时十年主持培育的世界首例转人防御素基因克隆奶牛,在陕西杨凌科元奶牛场通过剖腹产降生。这头克隆奶牛出生体重达40.1公斤,体质健壮,毛色光亮。
  •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蝴蝶能够以多种液体为食,所以它们需要一种万能的手段以便将这些液体吸入口中。
  •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11月25日发表公报说,德国研究人员在成年鼠脑中发现了能修复受损大脑的神经干细胞。研究人员称,如果通过某种方法刺激人脑实现类似的修复过程,将有助于找到医治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部疾病的新方法。
  • 在亚马逊森林中,生活着一群以真菌为食物的蚂蚁——切叶蚁(Leaf-cutter ants)。最近,据一篇发表于11月20日《Science》杂志的研究报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研究人员Cameron Currie等人发现,切叶蚁要维持自己的“真菌园”,需要依赖于固氮菌。
首页 上一页 396 397 398 399 400 下一页 尾页 共6851篇文章/共457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