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 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iPS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发育多潜能性。
  •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吴东东及其合作者系统地获得了疟蚊基因组中的类胰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并和黑腹果蝇的基因相比较,发现该家族在蚊子基因组中经历过适应性扩张。
  • 一项新的研究向我们阐释这种机智的防御措施:这种小蛾子会发出超声波的滴答声,从而使蝙蝠的声纳定位系统产生混乱,这就如同对无线电信号实施干扰一样。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证明自然界也存在这种声音干涉现象。
  • 新华网成都7月19日电(记者孙阳苑坚)成都大熊猫基地19日上午迎来了今年全球首对大熊猫双胞胎。大熊猫“莉莉”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顺利诞下雌性双胞胎。目前,双胞胎姐妹健康状况良好。
  •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马尔代夫生物学家查尔斯·安德森称发现每年,上百万只蜻蜓从印度南部到非洲跨海飞行数千公里。这是昆虫迁徙最远的距离。
  •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从美国华盛顿东部一直延伸到爱达荷州锅柄状突出地带的广阔农业区,生活着大名鼎鼎的巨型帕劳斯蚯蚓。这种巨型蚯蚓曾经是科幻小说《沙丘》中的沙虫以及科幻影片《异形魔怪》中的邪恶生物的灵感之源。由于极少被人发现,帕劳斯巨型蚯蚓一直被层层神秘面纱包裹。
  • 2009年7月14日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在中国推出世界领先的犬用寄生虫防控产品“拜宠爽“,图为发布会现场(从左至右):拜耳(四川)动物保健公司总经理何谦先生,活动嘉宾青年影视演员赵子琪,拜耳动物保健国际区总裁亚里山大·雅恩(Dr. Alexander Jahn)博士和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康德(Mr. Liam Condon)先生共同启动拜…
  •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郑永唐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况轶群等人开展了中国云南境内北平顶猴TRIM5基因和HIV-1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 iPS研究先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教授带领团队在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报告说,动物实验证明,用不同种类的体细胞培育出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移植后使实验鼠出现肿瘤的危险性存在很大差异。
  • 发表于2009年6月26日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的研究提供了氨酰 tRNA 合成酶在疾病中的新作用的进一步证据,验证了 aTyr Pharma 的新类别天然蛋白剂的治疗潜力。
  • 日本一项研究表明,猴子具有与人一样的面部识别能力,能根据眼和嘴等特征来识别同伴,一旦这些特征发生变化,它们立即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但把同伴的面部照片倒立,它们就感觉不到异样。
  •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对猴子进行了20年的研究后总结,在饮食中减少摄取卡路里,可延长其寿命;它们死于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的几率也减至三分之一。这个发现印证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研究结果,人类或许也不例外。
  • 新华网东京7月13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专家发现,用蓝光照射大白鼠受损的脊髓神经细胞,可令促进细胞成长的蛋白质增加,进而加速受损部分恢复。
  •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约8000年前的一次气候变化过程中,南极象海豹获得了一块新的栖息地,而约1000年前气候再次变化时,这一大型栖息地上的象海豹几乎完全灭绝。
  •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个名为TOMM40的基因可以帮助预测哪些人易患阿尔茨海默氏症以及大概什么年龄会发病,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寻找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新思路。
首页 上一页 412 413 414 415 416 下一页 尾页 共6850篇文章/共457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