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表明,菊粉,一种植物纤维,可能是一种治疗食物过敏的新方法,通过针对肠道细菌来预防反应和促进长期耐受性。
  • 研究发现小鼠吃得少活得长的原因在于能量平衡,而非单纯减少热量或蛋白质摄入。
  • 狗能感受到人类的痛苦可能是天生的。一项社区科学研究表明,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狗与人类共同进化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狗和宠物猪对人类哭泣和哼哼声的反应,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动物行为》。
  • 人体是怎么控制血糖平衡的?包括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德累斯顿再生治疗中心在内的一个国际团队向破解该谜团又迈出了一步。他们在胰腺中找到了一组特殊的“第一反应”细胞,这些细胞对于触发血糖反应至关重要。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继续在美国蔓延,已出现了“牛传人”病例。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7月12日通报,科罗拉多州疑似有3人感染H5型禽流感病毒,相关样本已送该中心进一步确认。
  • 在研究过程中,这些作者发现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的一种血细胞也存在于果蝇体内,这种血细胞被称为含晶细胞,通常用于协助感染的愈合。他们发现在果蝇体内,含晶细胞被用来运输氧气。
  • 为解码生命科学最新奥秘,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推出“生命新知”系列文章,从独特的视角,解读生命现象,揭示生物奥秘。让我们深入生命世界,探索无限可能。
  • 研究人员正在绘制果蝇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回路的详细接线图。这个连接体揭示了控制腿和翅膀运动的神经之间复杂的协调。最近的研究突出了运动神经元的复杂性及其在飞行和行走等多种运动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回路功能提供了基础。
  • 一项新研究显示,体型最大的动物并不具有相应比例的更大的大脑,而人类却恰恰相反。7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 据《自然》8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病毒学家对美国牛群中传播的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表征,揭示了该病毒在哺乳动物中的感染和传播特征。该病毒能通过感染牛流感的奶牛的奶传给小鼠,而且能进入受感染动物的乳腺。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共3431篇文章/共344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