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每年全球有超过3.5亿例手术,而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在某个时刻都需要进行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尽管全身麻醉是最安全的医疗实践之一,但我们对麻醉药物如何在大脑中发挥作用仍然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
  • 1961年,美国生物学家伦纳德·海弗里克和保罗·穆尔黑首次描述了衰老细胞。这些细胞潜伏于人体全身,不再分裂,丧失功能,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还会释放出有毒物质,降低人的认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罹患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肺病、慢性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 英国科学家在斑马鱼身上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achd1的蛋白在构建大脑两侧不同神经线路和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背后的遗传机制,还为研究因大脑不对称被破坏导致的人类疾病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
  • 今年4月26日,载有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由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送往中国空间站问天舱的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开展在轨实验,目前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天,科研人员介绍,4条斑马鱼的状态良好。
  •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等风险。
  •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4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大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超声波可能成为治疗一种罕见肺部疾病的新方法。该疾病会导致肺部和心脏动脉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同时,研究还表明,超声波疗法或许也能治疗高血压。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新一期《循环研究》杂志上发表。
  • 科学家发现,通过药物干预调整造血干细胞内的蛋白质组织,可以延缓衰老,增强老年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为治疗老年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 迅速开发出可预防新冠的疫苗是一项引人瞩目的科学成就,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些疫苗在减少新冠感染后的死亡和重症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和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研究显示,熬夜包括上夜班足以打乱人体内与血糖调节、能量代谢和炎症相关蛋白质的节律,进而促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展。最新发现为熬夜更容易患糖尿病、肥胖和其他代谢紊乱症提供了新线索。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期出版的《蛋白质组研究杂志》。
  • 为何男性更易罹患胃癌、肺癌等非生殖系统癌症,而女性则更易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问题是医学界尚未解开的难题。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 共3433篇文章/共344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