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美国科学家首次将实验室培育的人类神经元植入视觉皮层受损的大鼠大脑内。两个月后,当大鼠看到闪光时,神经元会做出反应。研究人员提出,这种大脑类器官未来有望被用于修复受损的人脑。相关研究刊发于2日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
  • 近日,《自然》和《科学》杂志同时报道了2022年10月在西班牙水貂养殖场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强调一种可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播的H5N1型流感病毒或增加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风险。研究人员警告说,如果不采取谨慎的预防措施,这种疾病最终可能会在人群中传播。
  • 田鼠通常是与异性田鼠配对并终生为伴,这个特性与人类非常相似,一旦田鼠结成一对——它们就会同居、共同抚育,甚至比其他田鼠更喜欢彼此的陪伴。
  • 薛天团队发现光通过激活视网膜上特殊的感光细胞,经视神经至下丘脑和延髓的系列神经核团传递信号,最终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外周的棕色脂肪组织,从而压抑了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
  • 历史上最大的兔子有多大?我们常见到的家兔和野兔能代表所有兔子吗?兔形目的起源是什么样的?
  • 虽然有些犬种因比其他犬种更具攻击性而声名狼藉,但兽医和其他动物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对此持怀疑态度。
  • 近日,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Q.1、XBB引发关注。虽然目前国内新冠病毒传播仍以BA.5.2、BF.7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排除BQ.1、XBB的传播范围有逐渐扩大的可能。
  •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突然记不起某事而随后又轻易想起的情况,显然,这份记忆仍然存在于大脑之中,只是很难被“调出”。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人虽然抗原监测已经转阴了,但还是咳得厉害。
  • 在近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彼得·杰克逊博士团队精确定位了新冠病毒进入和离开鼻腔细胞的途径。研究人员称,上呼吸道不仅是肺部感染的源头,也是传播给他人的源头。事实证明,抑制病毒在呼吸道细胞中的进出,对减少高传染性新冠病毒的传播有效。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页 共3434篇文章/共344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