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学术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热点专题/学术专题
  • GEM模型因其独特优势已经被证实是肿瘤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但研究者们也一直努力对其进行着不断改进与完善。
  • 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人肿瘤GEM模型研制,利用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经过基因修饰后而作为非遗传修饰(如嵌合体)小鼠直接进行肿瘤学研究已成为一种研究策略。
  • 过去十年,伴随新的基因组编程技术(如ZFNs和TALENs)快速发展,到2013年出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程系统,该类基因组编辑技术成为继PCR技术发展以来,过去几年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革命性进步及影响力最大的技术更新。
  • 构建理想的肿瘤病人相关突变模型,对研究靶基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有效评价药物效应就显得更加具有必要性与实际意义。
  • 肿瘤学研究及肿瘤治疗在临床上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抗肿瘤药物耐受性的形成和肿瘤转移性疾病是当前面临的两个重要现实难题。抗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异质性肿瘤中的原发突变的出现,或治疗前耐药克隆的大量生长引起的,而现有靶向抗肿瘤制剂的单一疗法,或化学药物疗法都无法避免药物耐受的发生。
  • 50年前首先在裸鼠体内移植人/鼠肿瘤细胞系而建立的小鼠肿瘤移植模型成为肿瘤研究中常用的小鼠模型,这类移植模型可快速测试潜在肿瘤及转移相关基因,并成为临床前的药物试验主要工具。
  • 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系一开始就含有许多突变,而且在体外长时间培养过程中,还会产生额外突变,因此,此类接种模型难以真实反映人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和遗传异质性,从而降低了该类模型作为临床应用效果预测性的可靠性。另外,为了防止可能的排斥反应,肿瘤细胞系的异种移植模型是建立在免疫缺陷小鼠基础上,这也限制了其应用…
  • 上世纪70年代成功建立小鼠原核注射转基因技术以后,借助该方法于1980年代早期第一次将克隆癌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中,成功制备了所谓的致癌小鼠(Oncomice)。
  • 2018-07-10导读
    相对于过去常用的肿瘤细胞接种和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基因修饰小鼠(GEM)模型是建立在天然完整免疫条件下的原发(de novo)肿瘤,因此,作为肿瘤学研究的工具, GEM模型更能模拟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表现为有更好的遗传异质性,其优势在于能反映肿瘤细胞自身,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细胞等相互作用因素,包括具有引起…
  • 心衰竭?你的心脏肌肉可能不够力量了! 概述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的泵血功能能够满足其生命活动的需要。但在各种直接因素包括:心肌病变、代谢异常;心脏负荷增大及诱发因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药物作用、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和其他疾病的作用下,导致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使其收缩、舒张功能降低,使得心输出量不能充分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需要的综合…
首页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共1309篇文章/共131页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