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学术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热点专题/学术专题
  •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7日在发布会上通报,北京此前发现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内无外省市旅居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大数据比对,未发现其与入境人员、京外风险地区来京人员、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有轨迹重合。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对河北工业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与河北凯尔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新型消毒液消杀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活性的测试结果。
  • 近期,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全球多国和地区发现,我国也发现本土确诊病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健康防护,人人有责。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哪些特点?
  •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冠患者在痊愈后,其免疫系统有长期持续反应,并有与此相关的特定生物标志物,这证明“新冠后遗症”确实存在,也为开发相应诊治方法打下基础。
  • 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主导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基因变异,能有效保护个体免于新冠病毒严重感染。
  • 在15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过去30天,全球上传的新冠肺炎病例基因序列中,58.5%为奥密克戎毒株。
  • 春节将至,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在即,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坚持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不动摇,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原则。
  • 新华社天津1月11日电截至11日中午,由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引发的天津本土疫情,已报告阳性感染者97例。“奥密克戎”是怎么传播的,该如何应对……记者11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 最近,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寻找在2019年底和 2020年初期间,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的人群里的初始演化。
  •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12日指出,随着人们社交活动的增加,以及春季流感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预计未来将出现新冠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同时暴发的状况。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共1309篇文章/共131页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