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学术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热点专题/学术专题
  • 近日,钟南山院士团队在《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期刊发表研究文章。该研究把1月23日前后的人口迁徙数据及最新的COVID-19流行病学数据,整合到经典传染病学预测模型中,并得出流行曲线。
  • 3月2日,《自然—微生物学》发表了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ICVT-CSG)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声明。
  •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有11.6%患有糖尿病。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当如何控制病情?糖尿病对新冠肺炎患者会有哪些影响?记者昨天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宁光。
  • 先前的几篇报道描述了SARS-CoV-2感染患者的特征。大多数患者都是50岁以上;平均年龄比感染H1N1或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患者大得多。约30-50%的COVID-19患者有慢性合并症。
  • 最近在中国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炎疫情暴发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病毒,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挽救人们的生命,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快速的标准诊断测试以检测传染病(COVID-19)至关重要,以防止随后的继发性传播。聚合酶链反应(PCR)被认为是病…
  • 2020年2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曾玫研究组在《临床传染病》上发表论文,题为“A Case Series of children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对新冠病毒感染儿童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能够多向分化为组织细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细胞。此外,它还能够分泌一些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调节提升机体的整体活力,例如促进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炎症反应等。
  • “治疗新冠病毒,亟须发现新的药物。”3月2日,北京化工大学生物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童贻刚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筛选必须在高生物安全等级的P3实验室进行,这使得进行试验的科研人员承担着被感染的高风险,由于P3实验室资源有限,难以大规模开展药物筛选,延缓了抗新病毒药物的研发。
  •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他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 自2019年12月以来,一种新型的动物源性冠状病毒(nCoV)开始感染人类,在中国引发了严重的疫情。 该病毒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2”(SARS-CoV-2),可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呼吸道疾病,称为冠状病毒病-19(COVID-19),并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首页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尾页 共1309篇文章/共131页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