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水生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水生动物
  • 紫外线对人类既有害又有益。本研究旨在探讨紫外线C(UVC)对生物体的毒性和安全性,以及相应的生物防御分子机制。,为增加 UVC 照射剂量,使用高效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278 nm)照射处于早期发育阶段(受精后 5-6 小时)的斑马鱼胚胎,并评估包括存活率、孵化率、心率和畸形率在内的形态学表型。与未照射的对照相比,所有暴露于 4.5 mJ/cm2 UV…
  • 活性羰基化合物(RCS)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会改变和损害DNA、蛋白质和脂质的功能,导致多种器官并发症。在斑马鱼中,RCS解毒酶乙二醛酶1(Glo 1)、醛脱氢酶3a1(Aldh3a1)和醛酮还原酶1a1a(Akr1a1a)的敲除显示RCS升高,其特异性地调节葡萄糖代谢、高血糖和糖尿病器官损伤。在 glo1-/- 动物中aldh2.1 是补偿性上调的,因此本研究…
  • 人参皂苷Rg3是人参中主要的甾体皂苷之一,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荧光强度、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研究了人参皂甙Rg3对高脂饮食(HFD)斑马鱼仔鱼模型中脂质积累的影响。还根据体长、体重、体重指数 (BMI)、苏木精-伊红 (HE) 染色、油红染色、定量 PCR、TC 和 TG 评估人参皂甙 Rg3 在 HFD 成年斑马鱼模型…
  • 全氟己烷磺酸(PFHxS)是一种短链全氟烷基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消费领域。然而,关于PFHxS毒性的分子机制(如脂质代谢)的信息有限。本研究提供了有关暴露和未暴露全氟己烷磺酸的斑马鱼胚胎脂质调节的详细信息。整个斑马鱼发育过程中(受精后 4 到 120 小时(hpf))的脂质变化与脂质种类和脂质组成(脂肪酰基链)密切相关。对斑马鱼不同发…
  • 淋巴祖细胞的分化是淋巴管生成的关键步骤。 然而,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发现非经典蛋白酶激活受体 1 (par1) 调节斑马鱼胚胎淋巴祖细胞的分化。通过下调脊索旁淋巴管母细胞中prox1a的表达,par1功能丧失而损害淋巴管分化,并导致斑马鱼胸导管形成受损。同时,par1 下游效应子 G 蛋白 gnai2a 是斑马鱼淋巴发育的选择性必需蛋白,其…
  • 利用 CRISPR/ Cas9 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糖原贮积症 0(GSD0)型斑马鱼疾病模型,研究该病的发病进程和机制。
  • 斑马鱼模型在国外已经被多家大型制药企业广泛使用于早期药物发现。在此我们将讨论斑马鱼如何成为药物发现的重要模型以及在医学发现中斑马鱼的巨大商业化潜力。
  • 斑马鱼具有增殖快、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等优点,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必不可少的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幼虫是毒理学研究中有价值的实验模型,用于分析药物毒性,包括肝毒性、肾毒性和心脏毒性,以及临床前阶段的药物发现和药物安全筛选。心率 (HR) 可作为心脏毒性研究的功能终点,而心率变异性 (HRV) 可作为心律失常的指标。心脏毒性是药物试验早期…
  • 噻氯匹定通过ADP(二磷酸腺苷)、血小板释放反应和解聚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然而,也有报道称噻氯匹定对心脏有致畸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生物,研究噻氯匹定的毒性效应。
  •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传来消息,该室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 听力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然而,关于它的治疗研究很少。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转基因斑马鱼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并证实了ALA保护高血糖引起的毛细胞(HCs)损失。数据表明,ALA对糖尿病斑马鱼的H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RV引起的婴儿腹泻。因此,新模型的开发对于RV诱导的婴儿腹泻的病理研究以及相关治疗策略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介绍了RV- Wa株和RV-SA-11株可感染5 dpf和28 dpf仔鱼,以诱导与婴儿临床感染高度一致的婴儿腹泻模型。RV感染显著改变了仔鱼的体征、生存率和炎症反应。…
  • 斑马鱼是一种原产于南亚地区的小型热带淡水鱼,成鱼体长只有3厘米左右。斑马鱼发育速度快,受精后3天左右主要组织器官发育已经完成,5天左右开口进食,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年以上。由于斑马鱼是体外受精发育并且胚体透明,因此其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变化、血流、心跳等都可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 胶原蛋白是一种主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维持鱼的肌肉生长和肌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环境因素促进肌肉胶原蛋白沉积是提高鱼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温度作为水产养殖中的一个关键环境因素,对鱼类肌肉生长和胶原蛋白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我们以斑马鱼作为鱼类模型,研究了水温(18 ℃、28 ℃、34 ℃)对生长性能、肌肉结构和胶原代谢的影响。
  • 解草嗪(BN)是一种高效的二氯乙酰胺除草剂解毒剂,通常用于保护作物免受除草剂的损害。作为一种常用的农用化学品,这种除草剂解毒剂持续排放在河道中,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并最终导致食物链污染。迄今为止,尚未评估其对水生生物心脏发育的潜在毒性。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斑马鱼作为模型来研究 BN 对胚胎发育和心脏毒性的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共808篇文章/共54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