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模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模型
  • 3月7日,暨南大学教授李晓江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清团队合作在自闭症猴模型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 本研究拟通过“套管法”和“吻合法”分别建立大鼠静脉置换模型,评估两种模型建立方法的 优缺点,为后续静脉置换相关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置换模型。
  • 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小鼠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用于模拟临床患者肺癌的发生及发展。
  • 除“荔枝病”外,还有很多罕见的疾病会因无法正常实现糖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导致糖不耐受的情况,这些疾病会导致各种症状,包括消化系统问题、疲劳和代谢失衡。本期代谢专题要将为大家介绍两种不能吃糖的罕见疾病和相关的动物模型。
  • 该文综述常见动物模型的不同神经网络机制、脑 组织及相关因子变化、症状表型等方面,为今后进行精准动物实验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动物模型选择,也可为阐明疾 病神经生物学、开发潜在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 着力于解决盲肠穿刺结扎(CLP)模型因水肿肠道封堵结扎穿刺部位随机影响模型动物感染 进程的问题,探索通过复合感染支架整合盲肠结扎穿刺法和植入带菌物法,建立感染可持续的脓毒症动物模型。
  • 本文就不同建模方式及其实验鼠品种、铁剂种类进行综述,为脑铁沉积模型建立提供参考。
  • 比较香烟烟雾( cigarette smoke,CS)、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和 CS 联合 KP(CS+KP)三种方法建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肺小血管重塑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VEGF是一组重要调节因子,能够刺激新血管的生长(血管生成)并增加现有血管的渗透性,在正常发育和创伤愈合中起着关键作用。VEGF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以及PLGF这几个类型,在药物研究中,VEGFA最为常见,关系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微血管形成等。当VEGFA在眼部过度表达时,会导致异常血管增生、血管渗漏等,继而引发…
  • 《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涉及的121种常见的疾病多达40种与神经相关,神经疾病由于种类繁多、表型严重且大多病因不明,历来都属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罕见神经疾病由于发病率低和患病人数较少,相关的研究及治疗诊断手段就更少了。
  • 急性葡萄膜炎(EAU)小鼠模型研究。观察指标:在造模后6 h和24 h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炎症反应,拍照并记录临床体征。根据下表的炎症评分标准评估大鼠眼部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 集萃药康开发的B6-hBAFF小鼠模型可显示典型的SLE血清学特征和狼疮肾炎表型,为SLE机制探索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创新的动物模型。
  • 建立血管内皮细胞连接蛋白 43(connexin 43, Cx43)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血管舒张/ 收缩功能进行检测。
  • 以 SHR 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时间的 D-半乳糖诱导的方法构建以高血压和衰老为主要 危险因素的脑小血管病动物模型。
  • 本文将主要从药物诱导、单侧输尿管结扎术、缺血再灌注、5 / 6 肾切除术及感染诱导等五种造模 方式,分类讨论和总结各种 AKI 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与研究现状,并从病理机制探讨相应诱导方式的优缺点及其 对应的临床 AKI 类型。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共1874篇文章/共125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