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
(一)放射线局部照射法
1.造模材料 动物:8~10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体重26~30g;器械:直线加速器。
2.造模方法 将实验组小鼠麻醉后置于直线加速器下照射睾丸局部,面积约2cm×2cm,深度约1cm。各组的照射剂量分别是1400cGy或1600cGy,照射时间均为10min。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另取8~10周的雌性BALB/c小鼠,分别与上述雄性小鼠按1:1合笼,观察雌鼠妊娠情况,检查雌鼠有阴栓者(为妊娠的早期征象)定为受精第1天。
3.造模原理 动物接受X射线,生精功能受到损害。
4.造模后一般变化 实验组的雄鼠,经观察3个月也未能使雌鼠受孕;对照组雄鼠皆于3天内使雌鼠受孕。
5.造模后生化及病理变化 细胞凋亡:对照组睾丸组织偶见凋亡细胞,占(0.71±0.12)%;睾丸性不育组睾丸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占(10.36±1.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对照组睾丸组织正常,生精小管呈饱满椭圆形,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有序,内含大量精子细胞;睾丸性不育组生精小管萎缩,未见各级生精细胞,仅见支持细胞,各生精小管间腔隙扩大,间质细胞减少。
免疫组化染色:CD29、Hsp90α、CD117的阳性表达率对照组分别为(50.3±5.2)%、(41.6±3.5)%、(73.6±3.7)%,而睾丸性不育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3±0.2)%、0%、(1.6±0.3)%。p53的阳性表达率对照组为(19.7±0.8)%,而睾丸性不育组明显增高,为(39.4±2.9)%。
(二)小鼠少精子症动物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5~30g;试剂:环磷酰胺注射用粉针剂。
2.造模方法 实验小鼠适应性喂养5天后,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配制成0.1%注射液)2mg/d,连续5天。
3.造模原理 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大量凋亡、精子数量减少。
4.造模后变化 末次给药后,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数均维持于显著低水平,显示生精细胞持续性的大量丧失。
(三)小鼠无精子症动物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4~28g;试剂:环磷酰胺,白消安。
2.造模方法 模型组采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粉针剂,0.9%生理盐水稀释,每只动物腹腔注射白消安(10mg/kg)和环磷酰胺(120mg/kg)。
3.造模原理 白消安和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无精子症。
4.造模后变化 模型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结构:化疗后第4周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内精子、精子细胞以及精母细胞消失,可见少量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化疗后12周,生精小管内仅见基底层少许精原细胞,间质组织发生纤维化。化疗后2周,生精小管内仍然保持无生精状态,没有明显恢复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