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小鼠模型的建立

2025年01月2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远交系昆明种小鼠6~8周龄,体重相近,雌雄皆用;药物:含植物凝血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的RPMI1640培养液,4ml分装;白消安;0.4%冰醋酸;血细胞计数稀释液。

2.造模方法  将白消安片剂研磨制成2mg/ml的悬液,小鼠每只每次喂饲白消安悬液0.2ml,早晚各一次,诱导时间为10~15天,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即停止喂饲,并称重。

3.造模原理  按15~18mg/kg体重给小鼠喂饲白消安,对小鼠模型的体重、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骨髓常规等多项指标的检查结果显示,用该诱导方法建立小鼠骨髓造血障碍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发生骨髓造血障碍的时间较为稳定,发生率100%,各项指标与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似,更有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4.造模后一般变化  主要表现为唇瓣灰白,毛发耸立不齐,角膜浑浊,行动迟缓,濒死时,体重下降(29.38±5.65)%。

5.造模后生化变化

(1)对小鼠外周血细胞的改变:空白组网织红细胞为(4.300±0.608)%,红细胞为(11.548±2.079)×10的12次方个/L,白细胞为(5.825±0.742)×10的9次方个/L,血小板为(674.000±26.211)×10的12次方个/L;实验组网织红细胞为(0.320±0.130)%,红细胞为(6.187±0.759)×10的12次方个/L,白细胞为(1.876±0.245)×10的9次方个/L,血小板为(32.500±8.888)×10的12次方个/L。濒死时,模型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

(2)小鼠的体重、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空白组体重为(29.392±1.870)g,骨髓有核细胞数为404.333±34.44×10的9次方个/根0,淋巴细胞转化率为(77.760±2.970)%;实验组体重为(18.804±1.599)g,骨髓有核细胞数为(27.000±9.409)×10的9次方个/根,淋巴细胞转化率为(94.200±0.840)%。濒死时,模型组体重、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

6.造模后病理变化  解剖发现实验组各脏器较苍白,部分小鼠肝脏、小肠有出血点,小肠内有出血段,空白组无上述变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