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是一种不可逆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 病率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呈正相关。ALS以运动神经元的渐进性丧失为特征,导致患者肌肉无力、萎缩直至呼吸衰 竭。ALS的致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尤为重要。目前已发现多个与ALS相关的致病基 因,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编码基因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1,又称SOD1)、转录反应DNA 结合蛋白 43 编码基因 (transactive response DNA-binding protein 43,TDP-43)、肉瘤融合蛋白基因 (fused in sarcoma,FUS)、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基因 (chromosome open reading frame 72,C9orf72) 等,这些基因 的突变不仅见于家族性ALS中,也在散发性ALS中被发现。基于发现的ALS风险基因,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了ALS动 物模型,如转基因模型、基因敲入或敲除模型和腺相关病毒过表达模型,这些模型模拟了包括运动神经元丢失、泛 素化包涵体形成及神经肌肉接头退变等人类ALS部分典型病理特征,但这些模型仍存在局限性:(1) 单一基因突变 模型难以全面模拟临床上散发性ALS的复杂多因子致病特征;(2) 模式动物与人类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微环境调节 机制和病变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影响疾病表型的准确重现和药物效果的评估。为更全面地研究ALS的病理 机制并推动有效药物的研发,构建和优化ALS疾病动物模型显得尤为关键。
本综述归纳常用的ALS基因突变小鼠模 型,分析各类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表型和病理特征,包括常见转基因、基因点突变敲入、基因敲除以及通过腺相关 病毒载体介导的过表达小鼠模型等;通过对比上述模型的优缺点,进一步讨论了其在ALS病理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 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以期为ALS研究的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阅读原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研究进展.pdf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