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Srebp⁃1基因促进WSHc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

2025年09月04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5年第7期 作者:张中华 张倩 吕涛 丁月 方明笋 蔡月琴 凌云 张利棕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通过高脂饮食诱导 Wistar⁃SD 高脂血症易感(WSHc) 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模型,从 Srebp⁃1 基因揭示该大鼠 NAFLD 的发病机制。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 Wistar⁃SD 高脂血症易感(WSHc) 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模型,从 Srebp⁃1 基因揭示该大鼠 NAFLD 的发病机制。

方法 取 30 只 6 周龄的 WSHc 大鼠,高脂饲 喂 2 周后,分为高脂对照组、高脂 + AAV 空载组、高脂 + AAV 组,每组 10 只。 高脂 + AAV 空载组、高脂 + AAV 组分别于门静注射不含病毒的载体和含 shRNA( short hairpin RNA)病毒的载体。 另取 10 只同周龄的 WSHc 大鼠饲喂正常饲料作为正常对照组。 每 2 周检测血清 ALT、AST、TBIL、ALP、TBA、GLU、CHOL 和 TG 水 平。 继续饲喂 8 周后处死动物,取肝行苏木素⁃伊红(HE)、油红“O”、Masson 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 肝组织形态、脂质沉积和纤维化情况。 利用 RT⁃qPCR 检测肝 Srebp⁃1、Aacs、FASN、LDLR 等脂质代谢相关基因 的表达;分离培养 WSHc 大鼠肝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对照组,RT⁃qPCR 检测 Srebp⁃1 基因表达;并构建 Srebp⁃1 敲除组,检测肝细胞 TG 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聚集。

结果 高脂饲喂 10 周后,WSHc 大鼠血清 ALT(P < 0. 001),ALP(P < 0. 001),TBA(P < 0. 05),GLU(P < 0. 001),CHOL(P < 0. 001)显著升高,肝脂质 异常沉积形成大泡性脂滴并见纤维化病变,Srebp⁃1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 001);与高脂对照组 WSHc 大鼠 相比,高脂 + AAV 组 ALT(P < 0. 05),GLU(P < 0. 01)降低,肝脂质沉积情况减轻,视野下未见大泡性脂滴, FASN(P < 0. 05),LDLR(P < 0. 01)等基因表达明显升高。 此外,高脂对照组肝细胞的 Srebp⁃1 表达明显升高 (P < 0. 001);Srebp⁃1 基因敲除以后,细胞 TG 降低,且脂滴聚集程度减轻。

结论 WSHc 大鼠 NAFLD 模型肝 Srebp⁃1 基因能影响血脂代谢和肝脂质沉积,还能调控肝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体外实验表明,Srebp⁃1 低表 达可减轻肝细胞脂毒性损伤,这表明 WSHc 大鼠 NAFLD 形成与 Srebp⁃1 基因异常高表达密切相关。

阅读原文:Srebp⁃1基因促进WSHc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pdf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