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水生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水生动物
  • 该研究不仅解答了淋巴细胞如何产生这一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也通过对淋巴细胞形成和发育的研究为肿瘤疾病尤其是手术后消除癌性肿瘤等有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
  • 就像很多人去海滩前需要防晒霜一样,细菌、真菌和藻类这些经常和太阳打交道的生物也需要“防晒”,我们的明星是“斑马鱼”!
  • 在洛杉矶萨班研究所(The Saban Research Institute)及儿童医院心脏研究所(Heart Institute of Children's Hospital Los Angeles)从事斑马鱼研究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可发育成为冠状血管的细胞来源,并确认了指导这个过程的信号传导蛋白——一种叫做的CXCL12的趋化因子。本研究的结果发表于5月26日《发育细胞》杂志在网上发表。
  • 新的研究表明,识别色彩所需的蛋白质也存在于头足类动物皮肤,使它们能够检测不同种类的光,而无需大脑发出指令。这项研究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杂志,探讨色素细胞的细胞结构如何与光相互作用。色素细胞含有控制皮肤色彩表现的色素,头足类动物还配备了肌肉环,使它们能够扩大,改变它们的颜色。
  • 即使在斑马鱼的大脑,这个似乎可以比人类的大脑产生更好的产生新的神经元大脑里,再生能力可能不是无限的。巴博萨等人描绘出单个斑马鱼神经细胞与时间变化。
  • 本期PNAS封面图片:图是一只大白鲨。尽管大多数鱼是冷血动物,但是一些鲨鱼,包括大白鲨和金枪鱼有能力维持缓慢的肌肉抽搐,使得进行有氧运动的红肌肉的温度比周围的水域温暖。
  • 线粒体在动物体内葡萄糖稳态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斑马鱼进行的化合物库筛选和机制研究发现,线粒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PTPMT1)被抑制后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磷酸化水平会升高,促进琥珀酸盐向延胡索酸盐的转化,进而降低体内葡萄糖水平,而双胍类抗菌药物alexidine能发挥降糖作用正是基于这个原理。
  •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鱼类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负责的草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该成果由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 肝脏作为唯一能够再生的实体器官,其再生能力对缓解肝脏损伤以及维持肝脏正常形态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对肝脏再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治疗肝损伤等众多肝疾病。
  •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新研究表明,西部灰鲸创造了哺乳动物最远迁徙记录,一头叫做“瓦尔瓦拉”的雌性西部灰鲸,在海洋旅行了22500公里,从俄罗斯东部海岸抵达墨西哥海域繁殖区之后再返回。这头西部灰鲸9岁,长途旅行期间未停止进食。
  •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深圳华大基因及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了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并绘制出大黄鱼基因组精细图谱。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
  • 近日国家海洋局等专家在《水产科学》上发表了题为《钻井液对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的文章,文章叙述了在21~25 ℃下研究了钻井液对卤虫、蒙古裸腹溞、凡纳滨对虾和裸项栉鰕虎鱼的生物毒性效应,得出了卤虫更便于钻井液的毒性评价的研究结论,对更好的开展生物毒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 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基于CRISPR-Cas9技术开发的载体系统在斑马鱼上实现了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
  • 2015-03-25藻类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生死状态与水质有密切关系,可以利用藻类的生长状况反映水体的毒性。
  • 2015-03-25卤虫
    卤虫( Artemia)属于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鳃足纲(Branchiopoda)、无甲目 (Anostaca)、卤虫科(Artemidae)。卤虫休眠卵可低温长期保存,卵的孵化和幼体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发育形态指标易观察,是理想的生物实验材料。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共807篇文章/共54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