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7-11蠕虫的基因揭示组织再生的现象蠕虫的基因揭示组织再生的现象通过研究微型真涡虫(planarian flatworm)的再生能力,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可以推动人类组织再生领域的基因。这项研究发表于2014年7月3日的《PLOS genetics》杂志上。 图示:美国西北大学 真涡虫的长度为2到20毫米,它的一个复杂解剖结构大约含有一百万个细胞。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动物具有能够再生身体任何部位的能力,即…
-
2014-07-11生化细胞所综述非编码RNA在动物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生化细胞所综述非编码RNA在动物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7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刘默芳研究员受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RNA 期刊之邀,在线发表了题为“Small Non-coding RNAs and Male Infertility”的综述论文。该综述论文由刘默芳研究员与其研究组苟兰涛博士及博士研究生戴鹏合作完成,系统地总结了小分子非编码RNA在动物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及小…
-
2014-07-11北大陈匡时等研究表明microRNA可非特异地抵御HIV病毒感染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Antony K. Chen)与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双院院士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 以及HIV 病毒学家Eric O. Freed 合作, 发现了宿主细胞抵御HIV 病毒感染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
2014-07-10研究者通过小鼠模型验证阿尔兹海默病共患脑血管疾病会加重疾病症状研究者通过小鼠模型验证阿尔兹海默病共患脑血管疾病会加重疾病症状生物谷讯/ --新的研究表明,共同患阿尔兹海默症和脑血管疾病两种疾病,会加重疾病的症状。两个研究组最近同时研究了这一课题,并通过小鼠模型从不同的方面验证了这一结论。 Merphy和他团队的研究综合了II型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和脑血管疾病三种病症在小鼠模型上的影响。而Wilcock和她的团队则同时研究了阿尔兹海默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
-
2014-07-09中外学者合作可将皮肤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中外学者合作可将皮肤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日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联手,证实了调控角膜缘干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WNT7A和PAX6在角膜谱系专向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次将皮肤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并成功修复角膜功能,为治疗角膜疾病指出了一条新策略。7月2日,相关研究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这也是中国大陆眼科学者作为主…
-
2014-07-09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miRNA可作为MDV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标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miRNA可作为MDV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标记鸡马立克氏病是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马立克病毒(MDV)是引发该病的罪魁祸首。新的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对MDV肿瘤发生有调节作用。为更深入了解MDV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对MDV易感个体的宿主和病毒miRNA表达谱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采用miRNA芯片技术(miRNA芯片分析项目由…
-
2014-07-09中外合作创建新型人类遗传突变修复工具中外合作创建新型人类遗传突变修复工具美国Salk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实验室、华大基因(BGI)李英睿团队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合作,首次利用全基因组测序(WGS)明确了现有疾病基因组靶向矫正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并创建了效率远高于目前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的新型人类遗传突变修复工具telHDAdV,为开展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关…
-
2014-07-09我国学者在PLOS子刊发表角鲨烯合成酶的酶蛋白晶体结构我国学者在PLOS子刊发表角鲨烯合成酶的酶蛋白晶体结构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或嗜睡性脑炎,是一种由锥虫经舌蝇叮咬而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非洲撒哈拉南部肆虐,其中有些流行区患病率高达八成。目前,通过阻断这些锥虫内源性甾醇合成途径来研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克氏锥虫及其角鲨烯合成酶和底物 (左图)、抑制剂的晶体结构 (右图)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
-
2014-07-07三公斤以上动物排尿时间都是20秒左右三公斤以上动物排尿时间都是20秒左右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体重3公斤以上动物排尿时间为20秒,无论是大象还是猫,这是一个最佳排尿时间,可以有效躲避掠食者的攻击。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了32种动物,发现每种动物排尿时间都是相同的,尽管大象膀胱体积是猫膀胱3600倍(大象膀胱18升,猫膀胱5毫升)。事实上,这项研究非常有用,可以告诉…
-
2014-07-07生科院营养所周斌等利用转基因小鼠结合谱系示踪技术破译冠状动脉新起源生科院营养所周斌等利用转基因小鼠结合谱系示踪技术破译冠状动脉新起源7月4日,《科学》杂志以亮点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关于冠状动脉起源的最新成果。研究发现,除已经认知的心外膜下血管干细胞外,冠状动脉还有一个重要“起源地”——心内膜。 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出生后的冠状动脉来源于娘胎里形成的冠状动脉,但这仅是假设,未获严格论证。…
-
2014-07-07Cell:蛋白质决定肥胖良性还是有害Cell:蛋白质决定肥胖良性还是有害并不是每个肥胖的人都不健康。研究人员发现,小部分超重的人有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压,因此属于“健康”肥胖。现在,科学家识别出了似乎能决定肥胖有害还是良性的单一蛋白质。 蛋白质决定肥胖良性还是有害。图片来源:JOHANNES FABER 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细胞生物学家Alan Saltiel说,这种蛋白质是帮助人们理解…
-
2014-07-07美科学家培育出能够绕过人类免疫系统的流感病毒新变种美科学家培育出能够绕过人类免疫系统的流感病毒新变种英国《独立报》网站7月1日刊发题为《独家报道:有争议的美国科学家为传染病研究培育出致命病毒新变种》的文章。文章称,一名引发争议的科学家完成了他迄今最危险的实验:故意培育出一种能绕过人类免疫系统的流感病毒变种。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的河冈义裕对2009年导致流感暴发的h1n1型病毒进行遗传改造,使之“躲避”免疫系统…
-
2014-07-07Science:小鼠研究睡眠如何强化突触并有益记忆Science:小鼠研究睡眠如何强化突触并有益记忆据在小鼠中的一项研究报告,睡眠可巩固记忆,而它是通过促进脑中新的突触的生长来做到这一点的。科学家们长期以来就知道,睡眠可帮助增进学习及记忆,尽管这一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则一直晦暗不明,尤其是当睡眠被显示会减少脑中的突触数或神经连接时。Guang Yang及其同事最近在该领域中取得了进展;他们证明,教小鼠学习一种新的运动技能&mda…
-
2014-07-07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基因NPTX2和肾癌相关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基因NPTX2和肾癌相关生物谷讯/--佛罗里达州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刊登的一则研究证实:控制大脑生长和发育的基因也积极参与促进肾透明细胞癌(肾癌最常见的形式)。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基因NPTX2在这种癌症类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不仅表明NPTX2活跃于肾癌中,同时也是首次揭示该基因过度表达在任何人类癌症中。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寻找是…
-
2014-07-04广州生物院阐明维生素C对肾癌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产生的机理广州生物院阐明维生素C对肾癌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产生的机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iguel博士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维生素C对肾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以及其选择性杀伤作用产生的机理,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2月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上。 维生素C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临床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高浓度的维生素C可以对癌症治疗产生积极作用,且体外实验显示癌细…
栏目搜索: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