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最近,Int J Mol Sci上发表的一项研究Mitochondria-Derived Vesicles and Inflammatory Profiles of Adults with Long COVID Supplemented with Red Beetroot Juice: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将关注点聚焦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甜菜根汁,为长新冠的治疗与干预策略提供了全新的探索方向。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陈启鑫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示踪剂Mito-EFT,首次在单个线粒体水平观察到Mito-EF,并监测Mito-EF活性的动态变化。这种示踪剂为评估线粒体质量和药物筛选提供了有效工具。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1月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
  • 伦敦大学学院Damian Smedley小组揭示了100,000基因组计划中罕见疾病基因关联。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25年2月26日出版的《自然》上。
  • 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报道了寨卡病毒在胎盘细胞中秘密传播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在免疫系统中几乎没有引起警报。
  • 近日,西班牙巴塞罗那科技学院教授Alejo E. Rodriguez-Fraticelli及其研究组揭示了预先存在的干细胞异质性决定了对白血病驱动突变获得的克隆反应。2025年2月25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发表了这一成果。
  • 广州实验室石正丽、彭伟、周鹏、武汉大学严欢、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礼标等人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Bat-infecting merbecovirus HKU5-CoV lineage 2 can use human ACE2 as a cell entry receptor 的研究论文。
  • 近日,巴西研究人员在一项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研究中,揭示了在受蓝藻污染的水库中发现的一种称为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的神经毒素在增加寨卡病毒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 由密歇根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的Anukul Shenoy博士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Joseph Mizgerd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正试图解决对中性粒细胞哮喘知之甚少的问题,并开发了该疾病的首批小鼠模型之一。相关研究结果于2025年2月17日在线发表在Cell Report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ung CD4+ resident memory T cells use airway secretory cells to stim…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刚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 “Cranial bone maneuver ameliorates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 via enhancing meningeal lymphatic drainage function”。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odelling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一项前瞻性文章中首次概述了人工智能的进步如何加速科学家们在感染性疾病研究和疫情应对的研究进展,文章中,研究人员强调了AI的部署和使用在感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安全性、问…
  •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创新药物与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心联合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报道了活性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A5的结构设计、化学合成、抗炎活性筛选、对动物肺损伤的缓解作用评价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药物化学杂志》。
  •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林坚研究员/陈龙副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共同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MedComm在线发表题为《化学偶联技术助力抗原摄取与呈递并增强双抗原亚单位猴痘疫苗保护效力》的研究文章,揭示了新型可逆化学交联蛋白疫苗在猴痘感染防护中的显著效果。
  •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孙益嵘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期刊发表题为“STING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PAR to promote apoptosis upon acute ionizing radiation-mediated DNA damage”,证实了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可以通过一个全新的路径(PARP1-…
  • 中山大学吕志跃教授团队于2025年1月24日在中科院一区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1)上发表了题为 “The Innate Immune Sensor Zbp1 Mediat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by Promoting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henotypes” 的最新研究。该研究通过转录组芯片、单细胞测序、基因敲除…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3974篇文章/共265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