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3月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旗下《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在线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邱香果研究员、Gary P. Kobinger教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冯建男团队和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伯彦团队共同发表一篇埃博拉病毒治疗研究文章。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 根据需要量身定制人体器官一直是人们的心愿,而现在,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们又离这个目标进了一步:他们第一次成功利用人类心脏的组织“骨架”在培养箱中“种”出了一颗全新的心脏。
  • 近日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投喂高脂肪食物的超重小鼠肠道干细胞数目增加,是一个叫做PPAR-δ的蛋白被活化了,该蛋白起到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进行流感和其它病毒快速检测的纳米生物传感器;这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利用了一种名为上转换发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LRET)的光学方法来进行超灵敏的病毒检测。
  • 2016年3月10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中山大学张康教授研究组与刘奕志教授研究组共同发表的研究成果,论文指出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再生医学新方法来消除婴幼儿先天白内障,使得残存的干细胞能够再生出功能性晶状体。
  • 一个由31名阿兹海默症专家们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目前针对阿兹海默症的研究重点应当适当转移。他们的想法十分清晰:鉴于几十年来我们对阿兹海默症的防治研究从未成功,是时候考虑阿兹海默症依靠微生物传播的可能性了。
  • 母亲吸烟可增加孩子慢性阻塞性肺炎的风险
  • 近日,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该院于2月25日成功完成一例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来自江西的一名14岁少年,接受了猪的角膜移植,经治疗一星期后,近乎盲人的他视力得到恢复。专家表示,孩子的视力有望恢复到0 .6的水平。
  • 在3月10日举办的欧洲乳腺癌会议上,研究者Ava Kwong就描述了和中国少数民族人群高风险乳腺癌相关的遗传突变。研究者对香港遗传性乳腺癌家庭登记表中的1114名患者进行相应的遗传筛查,有家族史表明这些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但这些个体都并未携带引发乳腺癌的四种遗传突变:BRCA1、BRCA2、TP53和PTEN突变。
  • 一个国际团队2月29日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报告称,研究首次发现了感染寨卡病毒会引发罕见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证据。
  •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动物的黏膜细胞在凋亡后,可能刺激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红色的食用色素对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效,今后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的治疗药物。
  • 肥胖是大肠癌的高风险因子,最近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这种关联的内在基础,给动物高脂饮食能提高肠道内干细胞数量,是由于一种和代谢调节相关的蛋白PPAR-δ被激活。
  •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Ralf Jauch课题组高精度解析了癌症相关转录因子SOX18的结构并利用小片段DNA抑制其作用。
首页 上一页 235 236 237 238 239 下一页 尾页 共3976篇文章/共266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