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疾病与药物研究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基于细胞的人胎盘模型,这可能有助解释导致出生缺陷的病原体如何从母体传给未出生的孩子。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Science期刊上.
  •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月4日报道称,未来,这种订制的疗法可以追杀患者体内的每一个癌细胞,无论它们藏在何处。
  • 据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蓉介绍,乳腺癌分四种类型,分别是:腔上皮A型、腔上皮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阳性)型及三阴型。其中,最为恶性的是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特异的治疗靶点和靶向治疗方法,三阴性乳腺癌也成为乳腺癌的研究难点和热点。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黄京飞课题组在NCBI-GEO和ArrayExpress数据库中筛选了10组阿兹海默病数据集和10组精神分裂症数据集,采用新的多平台整合分析算法对阿兹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进行了深入分析。
  • 探讨孕14~15 d胎鼠中脑来源神经干细胞(mNSCs)被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并移植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区的治疗作用。
  • 2016年1月5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精神病学著名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第六医院马弘主任医师与于欣教授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外15家机构合作的研究论文
  • 关于妊娠期感染和大脑发育问题,在2月26日Science上报导了Choi等发现这个免疫途径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母亲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细胞,称为T辅助17细胞,可以改变她子代胎儿的脑发育。
  • 杭州一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昨日在京举办座谈会,宣布由该公司董事长黄海东和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免疫研究所教授熊化保等人共同完成的“突变型葡萄糖激酶基因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日前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基因治疗》期刊上发表。
  •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人类皮肤细胞中存在一种关键代谢酶,这种酶的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 近日,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在线发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仇华吉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团队经过系统研究发现了一个具有抗猪瘟病毒活性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即鸟苷酸结合蛋白1(GBP1),并阐明了其抗病毒机制。
  • 港大医学院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刊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往相关研究发现,人体产生的活性氧化物(又称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导致基因突变,易产生癌细胞,一般细胞则会制造抗氧化物以抑制自由基。
  •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药学研究人员将皮肤细胞转化成癌症-捕获干细胞,用于摧毁脑部肿瘤,相关结果于近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德国研究人员2月22日报告说,他们正开发一种新方法,有望帮助患者从体内清除艾滋病病毒。目前动物实验已取得成功。
  • 2月15日,最新一期《癌症预防研究》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的一种化合物可以减缓乳腺癌细胞生长,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效果尤为明显。
  • 清除艾滋病病毒新法动物实验成功
首页 上一页 236 237 238 239 240 下一页 尾页 共3976篇文章/共266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