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环磷酰胺+甲苯法诱导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

2025年02月0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鼠35只,体重18~22g,雄性;药物:环磷酰胺;甲苯(化学纯)。

2.造模方法  小鼠35只,实验前分别称重,检测各鼠血像,从尾静脉采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s, RET)的正常值。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常规饲养。造模组以环磷酰胺0.2ml/只(50mg/kg)作皮下注射,隔天1次,连续4次。同时将小鼠放入气缸内,以甲苯30mg/L吸入染毒,每天1次×2小时,共8天。于第10天再次检测各鼠外周血像Hb、WBC、PLT及RET。

3.造模原理  苯是应用广泛的化学物质,苯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超过一定限度时可对机体血液系统等造成损害,即可导致以血液系统为主的病变,如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4.造模后生化变化

(1)各组小鼠血像变化:空白对照组Hb为(147.6±17.6)g/L,WBC为(9.5±0.9)×10的9次方个/L,PLT为(230.1±31.3)×10的9次方个/L;模型组Hb为(69.9±23.3)g/L,WBC为(2.7±1.1)×10的9次方个/L,PLT为(53.7±18.1)×10的9次方个/L。模型组Hb、WBC、 PLT显著下降。

(2)各组小鼠微循环变化:空白对照组微A口径为(19.4±2.0)μ,微V口径为(54.1±4.0)μ,毛细血交点计数为(4.2±0.9)μ;模型组微A口径为(14.6±2.1)μ,微V口径为(50.8±5.2)μ,毛细血交点计数为4.1±1.1。

5.造模后病理变化  模型组股骨及胸骨骨髓切片:骨髓增生显著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脂肪细胞)增多,未见巨核细胞。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色淡红;镜下见脾小体萎缩,数目减少,脾组织结构疏松,脾窦扩张,但不充血,呈贫血状,部分区域可见脾小动脉壁增厚及玻璃样变。

微循环观察可见,中药组小鼠耳廓微A口径有明显扩张,还可见白细胞翻滚、不同程度出血、血色浅淡等表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