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2025年03月0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大鼠,雌性,成熟未交配过,体重200~240g。

2.造模方法

(1)2%戊巴比妥20mg/kg腹腔麻醉,开腹找到子宫,切下左侧子宫长约2cm,行端对端吻合术。将剥离的子宫内膜组织用卡尺量切成3mm×3mm大小的内膜块,分别缝在右侧子宫角,右侧输卵管正中,右侧卵巢附近,缝合线为无损伤6-0锦纶单丝线。剩余内膜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证实植入物为子宫内膜,缝合切口,4周后可复制成内膜异位症模型。

(2)于造模前24h在大鼠皮下注射己烯雌酚0.1mg/kg,腹部脱毛。造模时用350mg/kg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腹部皮肤常规消毒,沿腹中线剪开腹壁和腹膜(切口大约为0.5cm),找到左侧子宫,在离卵巢约1cm处,分离附着于子宫肌壁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后,两头分别用手术线结扎,剪取中间约1.5cm一段子宫体置于盛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剥去其外膜,缝在右侧子宫距卵巢1cm处,缝时缝针不得穿透右侧子宫肌层,然后剪开筒状子宫,使之内膜暴露,最后缝合切口。术毕将动物分笼单放,让其自然苏醒,每鼠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0.1ml,连续1周。假手术对照组的大鼠只用镊子牵拉子宫,其余处理同上。

3.造模原理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原因中的种植学说、医源性直接转移学说,采用手术移植诱导法,造成子宫内膜异位模型。

4.造模后生化变化  造模后对大鼠血清E2、P水平的影响:空白组血清E2/p为(7.27±0.28)g/ml;P/n为(2.53±0.03)g/ml。模型组血清E2/p为(10.42±0.36)g/ml; P/n为(3.18±0.32)g/ml。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血清E2、P水平差异显著。

5.造模后病理变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模型组的异位内膜中腺腔极度扩大,有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呈柱状或立方形。假手术组无异常病变。

4周后处死动物,剥离所植入的异位内膜组织,立即电子天平称重;将剥离的每个内膜组织标本一分为二,一部分10%甲醛固定,石蜡包理,HE染色,光镜观察;另一部分2%多聚甲醛固定,丙酮脱水,甲基丙烯酸酯包理,超薄切片,枸橼酸铅电子染色,电镜下观察。

模型组异位内膜增生旺盛,腺组织腺体数目多,腺腔大,腺上皮呈柱状、呈头状突起。电镜下显示异位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间连接多处断开,细胞核畸形,核膜增厚。

6.注意事项  为有利于种植内膜的成活和生长,应准确选择在动情期造模,必要时也可皮下注射雌激素促情;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否则不易成功或移植物生长迟缓。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