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家兔、小鼠慢性输卵管炎模型

2025年03月1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日本大耳白兔,健康,未孕雌兔,2.5~3.0g,6~8周雌性 C3H/HeN小鼠,体重18~24g;药物:戊巴比妥,苯酚胶浆,沙眼衣原体和细胞株。

2.造模方法

(1)家兔在3%戊巴比妥(1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开腹,暴露子宫、输卵管、卵巢。分别在左右侧子宫和输卵管交界处进针,向输卵管一卵巢方向慢慢注入苯酚胶浆0.08ml。为防止药物逆流进入官腔,注射时应捏住子宫侧,注毕分层关腹。

(2)沙眼衣原体MoPn株体外培养、制备感染液的方法和分别用2×10的7次方IFU的MoPn感染液通过阴道内接种感染建立动物模型。

3.造模原理  沙眼衣原体作为性传播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衣原体所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发病或宫颈炎率持续上升,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占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首位。沙眼衣原体感染女性可引起慢性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PID),近来被认为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另外其导致的异位妊娠,是女性妊娠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对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增生病理改变,可导致输卵管粘连以及盆腔炎症。

4.造模后一般变化  眼观变化:模型组10只动物的20条输卵管中13条输卵管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其中6条积水,2条积脓,5条均匀增粗;7条输卵管外观无明显粗细改变,但走行僵直,管壁弹性差。6条输卵管伞端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正常对照组动物的输卵管均无增粗及变细,无积水及积脓,管壁弹性良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5.造模后病理变化

(1)光镜病理改变:正常对照组输卵管壁组织结构清晰,管腔通畅,黏膜上皮呈柱状,纤毛存在。模型组管腔被异物肉芽组织完全阻塞,管壁层次无明显分界,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血管扩张充血,全层均见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2)电镜病理改变:正常组动物输卵管黏膜上皮纤毛细胞游离端纤毛丰富,结构正常,细胞质线粒体丰富,高尔基体发达,胞核界限清晰。无纤毛细胞游离端可见少许微绒毛,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丰富。模型组电镜下纤毛细胞变矮,细胞游离端胞膜破坏细胞质内容溢于管腔中,残留的细胞质中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固缩,核膜结构模糊。无纤毛细胞膜破坏,线粒体固缩,胞核密度较低,核膜模糊不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