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大鼠动机缺乏行为及伏隔核多巴胺受体的作用

2025年04月0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5年第1期 作者:张建军 吴双 薛冰 张潞潞 于萍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躺平”作为现代流行词汇,描述部分人群的心理状态,但其心理学含义仍未明确。 一 定条件下的动机缺乏可能是关键心理特征之一。

目的 “躺平”作为现代流行词汇,描述部分人群的心理状态,但其心理学含义仍未明确。 一 定条件下的动机缺乏可能是关键心理特征之一。

方法 将 16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配到两种限食水平(分 别为基线体重的 90%和 80%),并进行蔗糖颗粒自我给药任务,尝试建立“躺平”的动机缺乏动物行为模型,模 型的建立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鼻触一次高回报侧获得一粒糖丸,第二阶段学习多次鼻触低回报侧获 得一颗糖丸,第三阶段观察大鼠在高回报侧可以获得不同程度奖励的情况下,还是否愿意多付出努力在低回 报侧获得糖丸。

结果 结合自给食训练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大鼠在第三阶段出现“躺平”现象,即在高 回报侧获得最大奖励的 90%及以上,且低回报侧努力程度增大到断点时,大鼠放弃努力获得更多糖丸奖励。 (2)与“未躺平”组的大鼠相比,“躺平”组大鼠伏隔核内的多巴胺 D1 受体表达显著升高,而 D2 受体表达没有 显著差异。

结论 大鼠可表现出“躺平”样行为,伏隔核中 D1 受体表达上调可能是“躺平”动机缺乏的重要分 子基础,该模型的建立扩展了对“躺平”的理解,并为其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阅读原文:大鼠动机缺乏行为及伏隔核多巴胺受体的作用.pdf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