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上颌窦慢性炎症模型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成年(1年以上)雄性绵羊,体重(30±5.5)kg;药物:实验细菌:选择慢性上颌窦炎(chronic maxillary sinusitis, CMS)常见致病菌一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杆菌作为实验菌种,4种细菌采用琼脂肉汤培养基,37℃培养、扩增,制成等量混合菌液(2麦氏单位/ml)备用。
2.造模方法 实验羊取侧卧位,头部固定,术区备皮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于上颌窦前外侧壁做“U”型皮肤切口,直达骨壁,骨膜下分离后掀起“U”型皮瓣,充分暴露前外侧壁,骨壁开窗直径1.5cm达上颌窦腔,仔细观察窦腔内黏膜情况,并采集正常黏膜、分泌物留做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将备好的混合菌液2麦氏单位/ml于窦腔内多点注入,并进行黏膜多处划痕,“U”型皮瓣复位,缝合包扎。术后定期观察实验羊的生命体征、性格、食欲改变,重点观察鼻腔分泌物的性质及量的变化。1个月后行2次上颌窦前外侧壁开窗术进行观察,通过各项综合指标确定CMS动物模型建立是否成功。
模型建立成功标准:体征:鼻黏膜充血、水肿,鼻腔可见黏脓性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鼻腔及窦腔分泌物均培养出注入菌种。病理肉眼观:窦腔内黏膜充血、水肿或肥厚,黏脓性分泌物聚集。镜下观:纤毛上皮排列紊乱或缺失,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周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腺体及腺上皮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