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布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分析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MG)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严重时可累及 呼吸功能。目前,西医治疗MG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显著;而中医治疗具有多靶点干预的优 势。由于MG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建立契合中西医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对机制研究及新药开发至关重 要。本文系统梳理了MG的中西医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西医认为MG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 境因素及自身抗体介导的突触后膜损伤密切相关;中医则将其归为“痿证”,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与后天失养。西 医诊断需综合典型症状、疲劳试验、血清抗体检测及电生理检查;中医诊断则以主症结合次症及舌脉辨证分型。现 有动物模型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 和被动转移 重 症 肌 无 力 (passive transfer myasthenia gravis,PTMG) 为 主。其 中,电 鳐 乙 酰 胆 碱 受 体 (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 诱导的EAMG模型与西医诊断标准吻合度较高,但中医次症吻合度不足;人工合成AChR多肽 模型应用广泛,但中医证候吻合度低;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 (muscle-specific tyrosine kinase,MuSK)、低密度 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4,LRP4) 诱导模型及转基因模型创 新性强,但临床吻合度偏低。模型评估需结合行为学、电生理及免疫指标,而中医证候模型尚缺系统性构建。笔者 认为,未来研究需融合中医病因学造模法与西医病理机制,构建病证结合模型,并建立基于“以方验证”的中医证 候评价体系,结合新兴技术提升模型科学性与实用性。
本文将为优化MG动物实验设计、推动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 理论依据,也为中药复方疗效评价及机制探索奠定基础。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