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变应性结膜炎模型

2025年05月2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大鼠、豚鼠及小鼠。

2.造模方法

(I)给大鼠或豚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磷酸缓冲液(PBS)1ml(含卵清蛋白100μg,硫酸铝钾10~20mg,pH7.4)免疫。14天后,各眼滴1mol/L DL-二硫基苏糖醇(DDT)10~20μl,以消除结膜黏液屏障,提高攻击效果。15min后,对于判断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动物,静脉注入0.125%伊文思蓝(1.25mg/100g)溶液1ml,并立即用5%卵清蛋白PBS液10μl滴眼攻击;对于判断临床及组织学改变的动物,仅用5%卵清蛋白PBS液10μl滴眼攻击,不注射伊文思蓝。

(2)对豚鼠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1ml(1mg/ml),40min后对实验动物1眼局部滴20μl受试药物。局部用药后30min,麻醉豚鼠,用组织胺300ng/10μl结膜下注射攻击,或组胺溶液25μl(7.5~10μg/ml)滴眼攻击,对反应定量。

(3)取雌性hartley豚鼠或SWR/J雌性小鼠,用10μl微量移液管,将豚草粉(am- brosia artemisiae-folia)1.25mg喷入动物鼻孔和结膜下弯隆部,每天1次,连续5天,豚鼠在第8~12天再加强1次。

(4)卵清蛋白致敏的豚鼠或大鼠的血清10μl注射于正常豚鼠或大鼠结膜下使其被动结膜致敏,24小时后进行抗原攻击。对于判断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动物,静脉注射1ml0.1%伊文思蓝溶液,内含卵清蛋白100wg;对于判断临床改变及组织学改变的动物,仅静脉注射1%卵清蛋白PBS液10μl攻击,不注射伊文思蓝。

(5)对大鼠静脉注射伊文思蓝1ml(2.5mg/ml)20min后对实验动物1眼局部滴受试药物20ml,30min后,麻醉动物,用5-HT 100ng/10μl结膜下攻击治疗眼,对反应定量。

(6)将兔抗牛血清清蛋白抗血清溶于PBS中,pH7.2。取100wl分4次给家兔睑结膜内注射。末次注射后第9天,静脉注射0.15mmol/L异硫氰酸荧光素钠牛血清清蛋白(F- BSA)0.1ml,30min后静脉注射牛球蛋白50mg/kg激发变应性结膜炎。2小时以后,处死兔子,去除结膜组织,切成小片,在玻璃试管内用2moL/L NaOH 2.5ml 75℃消化2小时。加入5mol/L盐酸0.75ml和23mmoL/L Tris-HCl缓冲液(pH 8)1ml终止消化。加入乙醇5ml,以2000r/min离心30min,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的荧光强度,激发波长490nn,发射波长521nm。受试药物可在抗原冲击前给予,其给药途径及给药时间由受试药物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决定。用PBS制备48/80,质量浓度为50mg/ml,用0.1mol/L NaOH调pH至7.4。用该溶液20ml给上述实验兔结膜囊滴眼,每天3次(8:00 Am,1:00 Pm和5:00 Pm)连用3天。第3天用实验药治疗后1小时,处死兔子,取出双眼的球结膜标本,固定于10%中性甲醛中,梯度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5Vm,用Luna法染色,计算球结膜中每视野嗜酸细胞的平均数。

(7)用杉木花粉加氢氧化铝佐剂的匀浆免疫7周龄雄性Hartley系豚鼠,产生的抗血清用ovary方法测定效价。抗体效价在160倍以上的血清混匀后使用。用同种Hartley系豚鼠被动免疫,即静脉注射1ml抗血清,注射血清后第10天,用花粉混悬液点眼诱发结膜炎(花粉蛋白含量为0.7μg/ml),每只眼点0.05ml。为了定量观察结膜炎的轻重,在花粉抗原点眼的同时静脉注射1%伊文斯兰1ml,点眼后可观察到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下出血,蓝色素渗漏到结膜组织中,出现典型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3.造模原理

(1)将卵清蛋白给大鼠腹腔注射,使其产生IgE抗体,IgE与结膜组织中肥大细胞的F。受体结合而主动致敏。当用抗原进行局部攻击时,引起激活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从而使局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并伴有局部嗜酸细胞浸润。注入伊文思蓝,可渗出于眼组织内,引起组织水肿,根据结膜水肿程度、嗜酸细胞浸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以及结膜组织提取液的光密度,判定血管通透性变化,以反映结膜变态反应的程度。DL-二硫基苏糖醇(DDT)是黏液溶解剂,它可破坏结膜黏液屏障功能,使卵清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可以穿透入结膜,与组织内的IgE抗体结合,增强眼部变态反应。

(2)组胺为过敏介质,是引起变应性结膜炎的主要成分,组胺结膜下注射后可直接引起结膜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组织水肿。

(3)用豚草粉反复接触正常豚鼠或小鼠的鼻私膜及结膜,刺激结膜组织产生特异性 IgE抗体,附着于结膜的肥大细胞Fc受体使之主动过敏。当抗原攻击时,抗原一抗体结合,引起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物质,从而使局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结膜充血及水肿,并伴有局部嗜酸细胞浸润。根据结膜充血的程度及嗜酸细胞浸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判定结膜变态反应程度。

(4)将致敏豚鼠或大鼠的血清(内含丰富IgE抗体)给正常豚鼠或大鼠结膜下注射, IgE与结膜的肥大细胞的Fc受体结合,使之被动致敏。当抗原攻击时,引起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从而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及结膜嗜酸细胞浸润,通过测定伊文思蓝渗入眼睑及结膜的量及嗜酸细胞计数,可反映结膜变态反应的程度。

(5)5-HT为过敏介质,5-HT结膜下注射后可直接引起结膜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组织水肿。

(6)本模型形成需要抗原的持续存在,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游离的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基底膜或组织间隙,通过激活补体,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造成沉积部位炎症变化。可用于抗M型变态反应药物筛选。

4.造模后病理变化  抗原攻击后30min切除上方球结膜制备光镜标本,将组织固定在Kamovsky固定液中,酒精梯度脱水,异丁烯酸乙二醇包埋,切片厚2mm,HE,PAS及碱性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用网格为0.25mm×0.25mm网状计数尺在3个不同的视野内对结膜上皮、上皮下组织及基质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计数。阳性组结膜上皮内及基质内嗜酸细胞大量浸润,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明显增多;脱颗粒肥大细胞与肥大细胞总数之比值明显增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