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

2025年06月04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成年家兔,体重1.5~2.5kg。

2.造模方法  ①行左眼真菌接种,右眼层间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②实验前3天,0.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4次/天。③麻醉:应用盐酸氯胺酮50mg/kg、盐酸氯丙嗪10mg/kg、硫酸阿托品0.015mg/kg混合液,肌内注射。2%利多卡因2ml球后注射。④无菌条件下,将上述全厚角膜植片常温下生理盐水浸泡10min后,用5号手术刀轻轻刮除受眼角膜上皮,用10/0尼龙线将供体角膜植片放射状缝合于受体角膜的周变边部6针,然后应用注射器将0.1ml菌液注入植片与植床角膜层间中央。对照组以同样方式向两个角膜层间注射0.1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2万u结膜下注射,红霉素眼膏包眼。⑤术后0.5%氯霉素眼水点眼,4次/天。

3.造模后一般变化  接种真菌兔眼中,除1只眼合并细菌感染外,其余眼在接种第2天即可观察到典型的角膜真菌病变。白色念珠菌性角膜炎显示浅层角膜病变,与健康角膜边界清晰,轻度隆起,病情发展缓慢,病变由半透明到灰白色病变,可见伪足和卫星灶。在第3天时,角膜缘处有新生血管向心性长入。对照组3天时,角膜上皮愈合,缝线局部仅有少量卷曲的新生血管。

4.造模后病理变化  ①PAS染色:白色念珠菌菌丝垂直于角膜板层生长,较细呈海带样,无分支,密集排列,圆形孢子散在生长。在接种8天病变标本中菌丝生长至角膜中深基质层,尚未达到后弹力层。②HE染色:白色念珠菌菌丝被浓密中性粒细胞包绕,观察不到完整的角膜板层结构。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