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利舍平加放线菌素D应用法致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脾虚证模型(脾阳虚)

2025年06月2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小鼠,约27g,雄性;药物:利舍平注射液,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

2.造模方法  取动物腹腔注射利舍平注射液,外加放线菌素D,灌喂。利舍平的用药量为0.5mg/kg,每日1次,用药天数为8天,放线菌素D为74μg/kg,每日1次,用药7天。

3.造模原理  利用适量利舍平可在多种动物中制成脾虚模型,其表现症状与人类最常见的以消化功能紊乱为主或伴有某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脾虚证型很相似。此方法可靠性和重复性强,简单易行。脾虚证所表现的胃肠功能紊乱,其发病机制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有关。利舍平可以耗竭动物体内的单胺类递质(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降低脑内和外周神经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使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

4.造模后一般变化  用药30min左右,动物出现安静少动、闭眼、蜷缩、厌食等症状。增加用药次数后便可见消瘦、毛松、拱背,排稀软便、皮肤温度下降等症状。脾虚动物均程度不同地出现体重减轻,食量减少,毛枯槁,失去光泽,行动迟缓无力,嗜卧,体温降低,耐寒力差,溏便及脱肛等。

造模结束后,利舍平脾虚模型大鼠出现较严重的脾虚症状,如进食显著减少、体重减轻明显、畏寒、活动减少、便溏(后期可能由于进食少而少便)、背毛枯槁易脱、脱肛等症状。

5.造模后生化变化  脾虚组体重(g)、体温(℃)、脾指数、胸腺指数、刚果红(mg/L)分别是18.86±3.68、36.15±1.50、10.32±4.18、2.28±1.20、7.37±7.55;正常组分别为23.67±2.26、37.15±0.36、12.47±3.51、3.34±1.03、4.05±6.65。可见,脾虚组小鼠的体温、体重比正常组明显降低,提示脾虚造模成功。

6.造模后病理变化  正常组小肠黏膜结构正常,小肠绒毛完整。模型组小肠黏膜比正常大鼠明显变薄,绒毛缩短,或退变,部分绒毛顶端上皮细胞灶性坏死或退变。

7.注意事项  对测体温有条件者最好用半导体电子显示体温计,显示快,损伤小。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