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埃克塞特大学Hideki Masaki课题组取得一项新突破。他们揭示了抑制PRC2可使黑猩猩胚状能幼稚多能干细胞自我更新。2025年2月26日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主要累及男孩的严重遗传性肌肉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达1/5,000 [1]。该病主要由编码肌肉关键蛋白——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的DMD基因突变引起。患者因体内肌肉关键蛋白的缺失,本应强壮的生命却逐渐面临肌肉萎缩无力,最终可能导致终身轮椅依赖,甚至呼吸衰竭的困境。
  • 血栓性疾病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传统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和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虽然有效预防血栓,但长期面临两大挑战。
  • 实验大小鼠通常可以自由采食和饮水。然而,在行为学、代谢学或胃肠道研究中,适当的食物或水分的限制往往是实验实施所必需的。尽管如此,即使在实施此类限制措施时,也必须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避免其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压力。
  • 当发现小鼠昏迷时,年幼的小鼠似乎会通过梳理毛发或撕咬昏迷的同伴来使其苏醒,甚至会拉开舌头帮其清理呼吸道。这一发现表明,照顾行为在动物界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近日成功解析了病毒RNA聚合酶(RNAP)的三维结构,发现了一个关键蛋白M1249L在转录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理解病毒的复制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竺淑佳(Zhu Shujia)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扬(Li Yang)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剖析了成年哺乳动物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内源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endogenous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MDAR)的组装和结构。
  • 传统观点认为,雌性通过比较雄性求偶表演的质量(如歌声频率、舞蹈复杂度)主动选择配偶。但这项研究发现,在真实的群体竞争场景中,雌性竟成了“被动听众”——雄性不仅能通过振动翅膀发出求偶歌声(courtship song),还会突然扇动双翅制造高频噪音(agonistic song)。
  • 通过工程噬菌体在哺乳动物肠道中持续的原位蛋白质生产和释放,这一成果由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Bryan B. Hsu团队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2025年2月18日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这项成果。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揭示了Y染色体上的哪些基因调控精子的发育,并影响雄性小鼠的生育能力。这项研究或能帮助科学家们理解为什么有些男性不能产生足够的精子,从而导致不育。
  • 浙江大学范衡宇研究小组发现,DHX36介导的G-四联体解绕对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相关论文发表在2025年2月17日出版的《科学通报》杂志上。
  • 猴B病毒(BV,猕猴疱疹病毒1型)是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最受关注病毒之一,主要因为它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且在猕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自然感染率。BV的天然宿主是猕猴,感染后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偶见口腔溃疡或疱疹。
  • 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上的动态R环确保染色体排列,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伟研究团队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相关论文于2025年2月13日发表在《科学通报》杂志上。
  • 2025年2月1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戴辑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Medium Spiny Neurons Mediate Timing Perception in Coordination with Prefrontal Neurons in Primates”的研究论文。
  • 该研究成果以“Selection increases mitonuclear DNA discordance but reconciles incompatibility in African cattle”为题发表于国际进化生物学著名刊物《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共3003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