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本研究将应用微卫星DNA技术比较分析A单位NIH群体和B单位NIH群体的遗传结构。
  • 多年来,实验室小鼠对我们帮助良多,解答了许多医学上的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实验室小鼠存在差异,这种不同品系的遗传差异会大大的影响实验结果。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公布了一个包含36个最受欢迎和最重要的实验室小鼠近交系的蛋白数据库,这将对于了解实验室小鼠差异,以及更好的设计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 故本实验通过对新西兰兔在运输前及经过2h公路运输后的适应性饲养期间的血液常规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新西兰兔在运输前后血液指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以期为选用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提供适应性饲养时间的理论依据。
  • 详细了解并比较不同胎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所占比例,为后期优化分离培养NSCs提供直接量化数据。
  •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杨仕隆博士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郑劼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揭示了蝎子蛰伤产生剧烈疼痛这一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
  • 探索昆明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种群的繁殖规律及繁殖性能,为恒河猴和食蟹猴繁育基地建设、生殖生物学研究及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 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和纽约市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为何一些人遭受运动障碍(motor disabilities)时,报道通过在发育成熟中的小鼠内阻断对复杂的大脑-肢体神经连接的分子神经修剪,他们可能能够将进化时钟往回拨动。结果就是这些小鼠要比普通的野生型小鼠更快地抓住和吃食物,即具有改善的手工灵活性(m…
  • 猴B病毒(monkey B virus,BV),也称猴疱疹病毒I型(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根据国家标准,猴B病毒作为抗原检测抗体,但由于生物安全问题,抗原制备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使用替代抗原进行抗体血清学检测并进行比对验证。
  • 通过分析野生型小鼠(WT)和Fkbp51基因敲除(KO)小鼠心脏与肝RNA表达谱系之间的差异,研究Fkbp51基因在心脏和肝组织代谢通路中的作用。
  • 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的行为神经学家Stéphane Baudouin正在利用neurolignin-3基因敲出小鼠来研究自闭症。在人类中,这个基因的突变与自闭症有关,在小鼠身上表现出与自闭症患者相似的症状,比如刻板的行为模式和社交障碍。
  • 一份发表于7月28日的自然通信杂志的报告指出:对很多生物而言,选择交配还是睡觉是一个进退两难的行为,果蝇也是如此。一项由多机构参与的研究发现,雌性和雄性在处理这些互相矛盾的必要事情时方式截然不同,至少果蝇如此。
  • 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实验鼠大脑中这种行为的根源所在,并在今天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定位了引起雄性领土行为的脑细胞所在范围。他们还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实验鼠也知道打架是很失礼的行为。
  • 在对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战斗中,人类或许不再孤单。科学家首次在年迈黑猩猩的大脑中发现了表示该疾病特性的斑块和缠结,尽管它们是否引发了痴呆仍不明确。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衰老神经生物学》杂志。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再生成年小鼠的视网膜细胞。这一发现为人们有朝一日修复创伤、青光眼和其他眼睛疾病导致的视网膜损伤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2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imulation of functional neuronal regeneration from Müller glia in adult mice”。论文通信作者为华…
  • 生物的进化持续了上千万年,使得它们的器官组织能够完美地适应环境。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会被人类认为是超能力的能力,而且它们还真实的存在于自然界中。
首页 上一页 156 157 158 159 160 下一页 尾页 共3013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