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科学家研究发现,猫的独立生活方式可以避免疾病传播,从而使它们的平均寿命比狗延长3年。
  • 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逆转小鼠的退行性疾病,这一技术有助于未来治疗人体的类似疾病。
  • 据BBC中文网12月24日报道,很多研究都发现,它们可以感知人类的情绪。而最新研究表明,它们还能分辨出快乐与愤怒的面部表情,甚至表现出嫉妒。
  • 12月21日,王立铭课题组在Molecular Brain在线发表论文:A quantitative feeding assay in adult Drosophila reveals rapid modulation of food ingestion by its nutritional value。为研究果蝇的进食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 近日,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课题组、同济大学高绍荣课题组与陈欣立总经理带领的无锡珊瑚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下,首次培育出了具有人类大脑疾病性状的转基因雪貂。
  • 如果你认为采取人工受精来生孩子很困难,那试试用来生小狗。
  • 对近3年北京地区的两个NIH封闭群小鼠群体的遗传质量进行监测分析。 方法:利用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2011年测定A、B两单位NIH小鼠在碱性磷酸酶-1等14个遗传生化标记位点上的多态性。2014年利用相同方法原则对B单位的NIH小鼠群体进行抽样检测,比较了该小鼠群体3年来的遗传构成变化。
  • 对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KM小鼠种子群体进行群体遗传质量分析与评价。
  • 蜜蜂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生物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重视: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蜂王和工蜂, 寿命差异普遍在10倍以上, 甚至100倍。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如今批准利用一种转基因鸡产下的蛋制造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名为Kanuma (sebelipase alfa)——是由亚力兄制药公司销售的一种重组人类酶。它能够取代人体中的一种错误的酶,这种酶与一种罕见的遗传病(人体无法分解细胞中的脂肪分子)有关。
  • 有一种人天生带有罕见突变基因,他们感受不到痛苦,为此以前曾做过尝试,用药物来产生这种效果,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尝试并未成功。
  • 科学家研究发现,猫的独立生活方式可以避免疾病传播,从而使它们的平均寿命比狗延长3年。
  • 在我国北方如东北、内蒙、河北、山西等地区的草原和农田中常可以见到一种啮齿动物,它们身体棕黄、眼大而圆,经常偷食庄稼,被老乡们唤作“大眼贼”。“大眼贼”的学名叫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它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啮齿目、松鼠科、黄鼠属,是地栖的鼠种。
  • 科学研究首次观察到倭黑猩猩(黑猩猩类似的种族)可以熟练的使用史前人类的农具,使用的方式与迄今被认为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特征的方式类似。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鸟类用于支持这种学习过程的大脑活动。神经活动序列将鸟类的“歌声”译成编码,然后复制并进行少许的修改,让鸟类通过最初的音节生发出不同类型的鸣叫声。最终,这些音节会串联在一起,形成鸟类的鸣叫信号,在鸟类一生当中不再改变。
首页 上一页 184 185 186 187 188 下一页 尾页 共3003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