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狨猴是一种生活在巴西东北部森林的小型灵长类动物,它们从小就必须学会在喊叫的时候按顺序来,就像人类婴儿得学会不去打断别人说话一样。尽管狨猴(Callithrix jacchus)没有语言,但它们靠相互呼喊来交流
  •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人类饮食失调风险增加有关的基因突变,也会导致小鼠出现若干行为异常情况,这些异常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看上去十分相似。近日,刊登于《细胞—通讯》期刊的相关研究成果,或为逆转与饮食失调有关的行为问题提供了新方向。
  •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13日报道,在中国西藏东南部的偏远高地森林里,通过相机陷阱,科学家捕捉到一些白颊猕猴照片,发现其生殖器外观与其他猴子不同。这些猴子的生殖器为圆形,而该地区其他猴子的生殖器为箭状形。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白颊长臂猿。
  • 为了对如此小范围的种群发生的近亲繁殖程度进行量化,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家Aylwyn Scally和同事对7只山地大猩猩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同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还有另外6只存在密切关系且同样濒临灭绝的东部低地金刚猩猩。
  •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宣称,世界上首个克隆骆驼现已怀孕,能够像普通骆驼一样繁殖。
  • 4月1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新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高龄母小鼠仅通过锻炼就可将后代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降低至年轻母小鼠后代的水平。这项研究还表明,先天性心脏病风险增高与母亲的年龄而非卵子的年龄有关。
  • 为了建立这个猪生物样本库,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克隆技术制造了MIDY基因损坏的猪,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然后,这些猪与健康猪被放在一起饲养,二代猪幼崽中平均一半患有糖尿病,而其余的一半则是健康猪,因此可以用于对照实验。
  • 研究人员一度曾回避给实验动物起名字,除了个别的实验鼠之外,今天美国实验室中所用的数千万只小鼠和大鼠都没有名字。但回顾许多研究项目都表明,美国实验用的891161只其他实验动物大多数都有名号,它们包括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狗、猪、兔子、猫和绵羊。
  • 在灵长类脑疾病模型联合实验室(陈功研究员组)的王建红副研究员,和认知障碍病理实验室马原野研究员的指导下,刘赐融、刘慧浪、田晓光等采用核磁共振扫描技术,比较了幼年猕猴和人在大脑发育上的差异,并观察天使粉(phencyclidine,PCP,NMDA受体的拮抗剂,常用于制备拟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对幼年婴猴大脑发育的影响。
  • 果蝇是一种小昆虫,但也有同性恋行为。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实验中证实,果蝇的同性恋行为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 异种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被提出作为拯救人类生命的一种方式,但却一直面临排斥反应的挑战。研究人员选择猪源自它们的解剖学与人类相匹配,而且它们拥有快速的繁殖周期。但是通过基因工程,科学家向猪基因中添加了几个人类基因,而且移除了引发人类危险免疫反应的基因。
  • 别看线虫体长仅1毫米左右,日本科研人员最新发现,它在识别癌症方面有“特长”。线虫可根据气味准确辨识出癌症患者的尿液,未来有望据此开发出简单而廉价的诊断方法。
  • 人类和动物睡着时大脑通常会回放白天的活动,这样可以加强记忆并学习新的技能。科家们发现当啮齿动物的回放过程被打乱时,它们就不能记住它们所新学的东西,例如探索一个新的区域。
  •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去年在西非迅速蔓延,而当时的科学界对埃博拉病毒的“作案”手法所知甚少。为了深入研究其病理,德国科学家最近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了改良版小鼠,在实验中它能模拟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及发病的过程。
  •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只约300万年前生活在南美洲北部、野牛般大小的巨型啮齿类动物,可能很像现代的大象使用其长牙一样,利用它比你拇指还粗的门牙。
首页 上一页 191 192 193 194 195 下一页 尾页 共3003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