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实验动物
  • 对于许多生物药品而言,啮齿类动物和兔往往观察不到与人类相当的药理学活性,则需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NHP)来进行测试。而对于这类评价,需要求动物达到性成熟,那如何来证明或者确认非人灵长类动物已经达到性成熟呢?
  • 使用不同灭菌方式对猪专用配方奶粉进行灭菌,探讨对配方奶粉营养成分损失最小的灭菌 方法及灭菌条件。
  • 该研究指出,随着心血管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了更及时有效的治疗,但心肌梗死后再发血管事件的风险仍然很高,可能持续数年。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引发了单核细胞中的一种免疫训练状态,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高脂饮食进一步增加了这一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后的单核细胞表…
  • 建立并验证小鼠组织中人源 SRY 基因 DNA RT-qPCR 分析方法学,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 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单次静脉注射后在重度免疫缺陷 NOG 小鼠体内的组织 分布情况。
  • 本文将阐述猪作为人类研究模型心血管疾病、癌症、眼科学、颅面研究、肌肉骨骼研究、皮肤研究、生殖和胎 儿发育、营养和微生物组研究、大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疫苗设计、以及异种移植的发展现状 并对其未来应用进行展望。
  • 探索癌症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PKM2,了解其在代谢重编程和基因调控中的作用。PKM2作为肿瘤代谢疗法的潜在靶点,对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还介绍了针对PKM2的新疗法以及调节PKM1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可能的治疗策略。深入了解不同PKM基因敲除策略,揭示了代谢调控在癌症发展中的关键机制。
  • 观察 C57BL/ 6N-Tg (1. 28HBV) / Vst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HBV-Tg) 小鼠模型的特征,并分析 HBV-Tg 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
  • 人类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精子的适应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科学家发现,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其他动物。1月16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 日前,四川省内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手术在内江市完成。截至1月17日,受体猴已存活32天。被移植的猪心脏在受体猴的体内有力跳动,并实现了静脉、动脉的血液循环功能。
  • 根据国标GB14922.2,支原体是SPF级大小鼠必须排除的病原菌(详见本号前期文章《啮齿类实验动物支原体感染》),然而,对于其他动物种属,我们对其关注度较低,下面将围绕常见大动物种属的支原体病或者感染展开探讨。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发现了一条连接大脑和身体脂肪组织的关键通信途径,它是一个反馈回路,似乎对整个身体的能量生产至关重要。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月8日在线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MHPpp1r17 neurons regulate aging and lifespan in mice through hypothalamic-a…
  • 观察不同月龄 C57BL/ 6 小鼠大脑皮质不同功能区的微血管构筑,并进行定量分析。
  • 探讨小鼠肝枯否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提取及纯化方法,为小鼠原代肝非实质细胞分离提取 方法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 普通狨猴(Callithrix jacchus,下文简称绒猴)属于狨科狨属,是一种小型新大陆非人灵长类动物,原产于巴西东部,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一直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特别是在神经科学研究、基因编辑、肥胖和代谢、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衰老等研究项目中作用被广泛使用。
  • 探讨自发矮小症雌性 SD 大鼠( short stature rat,SSR)不孕的原因及其致病机理研究。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尾页 共3013篇文章/共201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