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水生动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水生动物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当研究人员开展实验对头足类动物中的这种RNA编辑发生的程度进行定量和描述时,他们发现证据证实这种遗传策略深刻地限制了头足类动物基因组的进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4月6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de-off between Transcriptome Plasticity and Genome Evolution in Cephalopods”。
  • 组织工程学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生成功能性的微血管系统,以确保正确的血液灌注和与周围组织的连接。虽然之前已经有学说提出了诸如结合生长因子来诱导新血管生长成的策略,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 仿生学往往能给人类很多科学的灵感。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中国是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 约有 500 万, 占全世界盲人口的 18%,而视网膜损坏是失明的重要原因。有一种小小的斑马鱼,它有着极强的再生能力,尤其是失明之后仍然可以自我修复。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鱼,希望能从中获取灵感治疗失明,如果有进展的话,或许可以为眼科医疗带来巨大变化。
  • 近日,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肠道菌群对衰老的影响!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年轻鱼的粪便移植到老年鱼中,发现老年鱼的寿命延长,活动水平更趋于年轻态。该研究结果于3月27日发布在bioRxiv.org预印网站上。
  • 2017年3月27日,Nature Cell Biology (《自然•细胞生物学》)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浙大生研院徐平龙实验室题为“Hippo signalling governs cytosolic nucleic acid sensingthrough YAP/TAZ-mediated TBK1 blockade”的研究论文,阐述宿主细胞的营养或接触状态通过Hippo通路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 眼球长在尾巴上的蝌蚪,听起来像是神话故事里的生物。但是科学家们用药物让它成为了现实。惊人的是,尾巴上的眼球并不是直接和大脑相连的,而是通过脊髓相连。结果表明这些药物有一天能够帮助病人进行器官移植。
  • 一项新研究表明,与其他有毒鱼类叮咬后造成的痛苦不同,毒齿鲶鱼的毒液在小鼠体内测试时并不会造成痛苦。相反,这种鲶鱼的毒液会导致被袭击者的血压在很短时间内迅速下降近40%,在野外这会导致潜在的捕食者(如石斑鱼)动作慢下来,从而留下足够时间让小鲶鱼逃跑。
  • 鱼类最终是如何进化成动物爬上岸的?这一直都是进化科学中的一个大问题,目前,我们似乎见证了这一类似事件的发生,而且就在我们眼前。
  • 本文通过检测评估国内斑马鱼细菌感染情况,为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临床调研数据。
  • 利用斑马鱼脊髓损伤模型,研究水温改变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检测在脊髓修复过程中,损伤处细胞数目以及脑内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
  • 鱼眼如果遭受任何形式的损害或伤害,都具有自我再生的宝贵能力。不幸的是,人眼没有同样的优势。然而,新的研究揭示鱼的自我修复机制的细节,这可能最终导致人类视觉的新疗法。
  • 经过斑马鱼实验的验证,使用特定的表型终点评估斑马鱼的定性和定量心脏毒性:心率,心律,心脏畸形,心包水肿,循环异常,血栓形成和出血。第一次发现了SA的潜在心脏毒性,表明更多地注意其临床应用的风险。
  • 通过转基因技术构建的斑马鱼将特异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与基因敲除的透明斑马鱼相结合,本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黑色素瘤细胞在转移扩散期间的分化发生情况,而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鉴别出新型的可用作靶向药物开发的靶点。
  • 近期,耶鲁大学学者研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分析保持自身稳定遗传序列的方法,该成果发布在12月26日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据介绍这项研究成果是团队领导者Giraldez获布拉瓦特尼克年轻科学家奖的一部分原因,而奖项金额为25万美元。
  • 这是为医疗设备制造商和生物材料研究人员开发的一项新方案,借以筛选塑料、复合材料和聚合物的毒性。此方案应用的模型是斑马鱼(Danio rerio),由于其胚胎的透明性和强发育能力而广泛被用于药物开发研究。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尾页 共807篇文章/共54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